-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信仰,曾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然而現實生活中卻遠非如此。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事實上,僅有4%美國人能從貧困最終達到富有。
美國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最新發布的經濟流動性項目研究報告稱,40%的美國人認為,一個美國人通過努力工作可以從一貧如洗變得富有。
“但白手起家奮斗成功的故事在好萊塢比現實生活中更為普遍。”報告說,事實上,在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中,70%從未成功進入中產階級行列,有43%的人直至成年仍處于同樣的貧困狀態。
研究顯示,在低收入群體擺脫貧困的幾率上,擁有大學學歷的群體是非大學畢業群體的5倍;白人可能是黑人的2倍;雙職工家庭是單一收入來源家庭的3倍。
富裕階層往往能獲得更多的財富,他們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教育和職業培訓,從而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回報。報告顯示,事實上,僅有4%的人能夠成功地從貧困最終達到富有。多數出生于貧困家庭的美國人一生都沒有改變其貧困的狀態。
美國名義上是一個憑實力說話的社會,才干和努力會在表面上得到回報。但事實可能會讓那些信奉白手起家的美國人感到失望。
《華爾街日報》文章顯示,2012年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一項考察全體美國人流動性的研究發現,有44%的人在一代人的時間之后仍然處于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美國人口組別中。也就是說,“窮孩子”和“富孩子”在長大后很有可能成為“窮大人”和“富大人”。
專家稱,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親代懲罰”,如果你生來就處于最底層,那么你一輩子都處于最底層的概率要高得多。
據悉,皮尤利用了密歇根大學收入動態追蹤調查項目的近40年的數據,該項目從1968年至今一直在追蹤家庭收入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