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安置,不落下每一名群眾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證外出避險的群眾每人都有飯吃,有潔凈的水喝,有病能治療,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傷員得到及時救治。連日來,有關各界和當地一道為此不懈努力。
“當時正準備吃飯,一陣劇烈震動,房子上一根棒子掉下來打在我的頭上,一下就暈過去了。”正在彝良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羅發翠仍后怕。她的丈夫安國東說,房子塌了,妻子受傷嚴重,在鄰居及救援人員的幫助下,將妻子送到了縣醫院,經檢查治療后,妻子已無大礙。現在,眾多像羅發翠一樣的地震受傷人員都得到了有效醫療救治。民政部門為每一名遇難者的家屬發放了撫慰金,并妥善做好遇難者的善后處理工作。
在彝良縣醫院,59歲的魏正香正在輸液,剛做過手術的他氣色還不錯。地震發生時,縣醫院醫生們還在堅持為他進行手術。魏正香告訴記者,他沒想到在手術臺上看見瓶瓶罐罐飛來飛去。當時在手術臺前有6名醫生和幾名護士,包括縣醫院創傷外科主任張興勝、醫生何朝鮮等人。何朝鮮說:“當時就這一臺手術沒做完,總不能拋下他不管吧。”地震后,創傷外科9名醫生負責所有入院傷病員的初檢篩查工作,幾乎沒有離開醫院一步,實在困得不行了,他們就靠在椅子上,或者在醫院旁邊的草地上睡上一兩個小時。幾天來,這個科室24小時不停地接待了傷病人150余人。
彝良縣一中安置點是全縣最大的學生安置點。9日下午,記者看到學生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救災帳篷內搭床鋪。學校政教主任季興毅說,地震造成教學樓和宿舍樓多處開裂,到9日有近2000名學生住在救災帳篷里。救災物資也到了,學校發放2000盒方便面、2000瓶礦泉水和1噸大米。
帳篷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彝良縣城羅炳輝廣場上,有一頂帳篷被改成簡易的廚房。“8日的晚飯是震后集中安置點上第一餐正式的晚飯,之前大家都是吃一點面包、方便面之類的,當天晚餐有米飯,菜有回鍋肉、土豆塊和圓白菜。”臨時安置點的負責人、彝良縣政協副主席文義娣說。
據介紹,災區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已經達到17.5萬人,調運了11000多頂救災帳篷,利用學校、廣場等一些公共設施,建立了50多個集中安置點,安置群眾2.67萬人。目前已向災區調運礦泉水等大批物資,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被、有住所、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治。
“現在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很多受災群眾。”文義娣說,“我們會竭盡所能滿足每一名受災群眾的要求,盡量讓每一個人都能有飯菜吃、有地方睡。”
愛心,在災區不斷匯聚
交通不暢、通信中斷、供水中斷……地震發生后,這些事關災區群眾生命救援的生命線工程受損嚴重,能否打通生命線工程快速實施救援,牽動各界的心。快速通路、通水、通電,恢復通信,爭分奪秒,生死攸關。
目前,災區大部分地方的交通、通信、電力、供水等基本恢復正常。一輛輛救災車輛順利開進災區,一個個震區信息及時傳出,暢通的“生命線工程”成為生命的保障。
中國石油云南昭通彝良加油站,是抗震救災車輛必經的一座加油站。站內“一切為了災區人民,一切為了抗震救災”的紅色條幅格外醒目。連日來,支援彝良災區車隊正排隊加油,加油員引導車輛、提槍加油有條不紊。地震發生后,中國石油云南銷售公司在昆明至昭通、彝良沿途14座加油站開通綠色通道,為抗震救災車輛加油。
保險理賠開展賠付,援助物資陸續運抵,捐款資金紛紛到賬,志愿者紛紛進入災區……
心手相牽,血脈相連。地震發生后,各地人民感同身受,快速行動伸出援手。
貴州救援隊13名隊員,3臺專業救援車,搭載著專業救援設備,火速趕來;7日22時40分,宜賓醫療救護隊到達云南昭通地震災區;至8日18時30分,四川安全生產搶險救援隊、衛生醫療救護隊、省軍區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等救援力量952人已抵達災區,全力投入搶險救援……
社會組織也積極加入了這場生命大救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于地震當日啟動應急響應,救援隊緊急趕赴災區,北京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7人同機前往;中國扶貧基金會于地震當晚緊急啟動“中國扶貧基金會云南地震救援行動”……
來自各地的志愿者正在奔赴災區。記者在通往重災區洛澤河鎮的道路上見到了張廣城,這位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芍藥村的村民正帶著3位同鄉在一處滑坡體附近協助救災工作。截至9日晚,已有1600名各地志愿者參與到救災工作中。
地震發生后,社會各界也紛紛獻出了愛心。據云南省民政廳消息,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個人紛紛捐款。截至9日15時,云南省民政廳、省紅十字會已接收地震救災捐款7092萬余元,接收捐物折合人民幣價值391萬余元。
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愛心正在烏蒙山區的高山峽谷中聚集,匯成大愛洪流。(記者儲學軍、王長山、徐儼儼、伍曉陽、李懷巖、趙大春、周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