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7月2日,巫溪縣文峰鎮思源村。
村民汪勝全習慣性地來到自家的預制板廠,看著汩汩清流從自來水管里冒出,他感慨地說:“多虧水利部扶貧組修建了文峰引水工程,我們村不僅擺脫了‘無河流、無水利工程、無地下泉水’的三無狀態,還通過這致富水,日子越過越紅火。”
思源村過去是個缺水村,村民都要到鄰村的山坪塘擔水喝。一到干旱季節,得到5公里外的地方四處尋水,每家每戶常年都固定了一名勞動力擔水。由于長時間飲用臟水,這里的村民普遍患有痢疾、腸病、皮膚病、牙病等疾病。汪勝全更是因為“缺水”,妻子改嫁他鄉,留下他獨自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
正是水利部投入資金支持巫溪修建了文峰引水工程,村民們才告別了缺水之苦。汪勝全更是利用充足的水源辦起了預制板廠,成了“老板”,不僅建起了新房子,還購置了彩電、洗衣機等家電,并重新成了家。
自1986年以來,水利部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力扶持我市豐都、開縣、云陽、城口、巫溪、武隆等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水利發展。2001年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以來,水利部更是將6縣的水利發展各類項目納入全國水利發展相關規劃,著眼6縣因水致貧之根源,解決了大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問題,強力助推6縣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創新幫扶機制
“水利部主要領導每年不少于2次來渝,深入貧困山區,為扶貧縣脫貧致富出謀劃策,真是傾情傾力。”市水利局局長王愛祖深有感觸地說,水利部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不斷創新幫扶機制,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四個之最:
幫扶力度最大、建設成效最明顯、人民得到實惠最多、定點幫扶措施最實。
水利部組建了由部長任組長的水利定點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水利部移民局,牽頭、協調水利定點扶貧相關工作。水利部還讓部屬單位全部參與,建立了由37個部屬單位參加的對口扶貧聯系制度,組成了有行政司局、事業單位、流域機構等單位參加的幫扶小組,對口幫扶定點縣,在資金、項目、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給予真情幫扶。不僅如此,部領導、司局領導每年都會定期深入定點縣,開展調查研究,幫助定點縣查找貧困原因,理清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扶持產業發展。
水利部還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通過開展訪貧問苦、捐資助學、捐款捐物等方式,送溫暖、獻愛心。以云陽縣為例,水利部實施治窮與治愚相結合,先后捐贈科技圖書50余萬冊,電腦31臺,捐資助學達168名;與此同時,水利部還實行“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先后派出90多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干部到水利扶貧第一線,并開展各種方式的人才培訓,興建水利希望小學,協調清華大學開辦遠程教育扶貧示范站,組織基層水利業務骨干到部機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鍛煉。2001年以來,累計向扶貧縣貧困人口捐助資金120萬元,援助項目226.5萬元,培訓基層水利干部數千人。
“結合行業特點,水利部還確定了以‘政策、技術、項目’為重點的水利扶貧幫扶方式。”王愛祖坦言,水利部不僅率先制定《水利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工作方案》,還與我市簽署了《共建統籌城鄉水利發展與改革試驗區合作備忘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重慶水利發展的政策措施,并將我市列為全國4個加快水利改革試點的省市之一,穩步推進以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和水價改革為重點的水利改革。在技術上,則由水規總院帶隊,派出7個資深專家,提升我市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在項目幫扶上,對扶貧縣符合審批條件的水利項目則實行“三優先”(優先項目審批,優先列入國家建設計劃,優先開工建設)支持,傾斜安排國家資金,以確保扶貧縣水利項目資金總量高于我市各區縣同期水平。
大興民生水利
“水利部扶貧以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住武隆縣仙女山鎮石梁子村荊竹林農業社的李福榮雖年逾半百,但說起自己開的李大姐度假酒店,“營銷”、“競爭”等等一些企業管理名詞脫口而出。她說:“過去村里沒有一口水池,全靠擔水喝,正是水利部定點扶貧新修了大河溝水庫,建起了標準化的集中供水廠,才有了我的今天。”
水利部采取“項目扶持、資金支持”的方式,以“六大工程”(重點水源、飲水安全、城鄉防洪、農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水電)建設為重點,大興民生水利工程。2001年以來,累計完成6縣各類水利水電投資110億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資41.3億元,占同期重慶中央水利投資總額的21.8%,建成各類水利工程7.4萬處,6縣的水利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充分發揮重點水源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相繼開工建設了開縣鯉魚塘大型水庫(我市首座農灌水庫)和9座中型水庫,新增庫容1.5億立方米。6個扶貧縣總蓄引提水能力達到14.6億立方米,較2001年增長198%,基本保障了6個縣城、近60萬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水資源基礎。
新建農村飲水工程43萬余處,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群140余萬人。按照“統籌城鄉、整鎮(鄉)推進、集中連片”方式,解決了215萬農村居民和27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有效節約了扶貧縣人民群眾的勞力成本,減輕了醫療負擔,極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條件。
大力實施城鄉防洪工程,建成達標堤防107.5公里,綜合治理河道410余公里,除險加固病險水庫229座,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將6縣全部納入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全面推進開縣小江、渝東北、三峽中部大型灌區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9萬畝,達到149萬畝,有效促進了扶貧縣糧菜增產、農民增收。
以新農村電氣化、小水電代燃料、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為重點,全面提高農村電氣化水平,新增裝機58.7萬千瓦,6縣水電裝機總量已達到78.3萬千瓦,有力改善了生態環境。
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高標準地實施了中央預算內等水土保持項目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62平方公里,人居生活環境大為改善。
助推經濟發展
“從個體扶貧到項目扶持,從項目扶持到產業發展,國家水利扶貧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讓我們脫了貧致了富。”武隆縣雙河鄉木根村村民王慶林站在渠堰旁,看著自家種的一大片有機綠色蔬菜由衷地說,他要感謝水利部,感謝他們的扶貧幫扶。
水利扶貧順民心,得民意,更助推了6縣的經濟發展。針對木根村靠天吃飯的實際,水利部個體扶貧和項目扶貧相結合,在此新修了人飲工程、煙水工程、排水渠、灌溉系統,有效地促進了這里的蔬菜產業發展。村民們的腰包也逐漸鼓起來了,王慶林一家年歲好時,能收入八九萬元。
通過定點扶貧,水利部有力助推了6縣經濟社會發展,在群眾心中鑄造了一塊永恒的無字豐碑。6縣的農村扶貧人口由2001年的111.8萬下降為25.9萬人,減少77%;貧困村總數減少到452個,減少66%;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544.5元增加到4504.5元,增長163%;財政收入總量從5.6億元增加至39.2億元,增長600%。
而在新時期,水利部更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定點扶貧總體要求,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高標準編制了新一輪水利扶貧規劃,進一步加大對我市扶貧縣的幫扶力度。“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繼續加快“六大工程”建設,確保我市全面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提升水利改革發展和應急管理能力,全面實現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基本實現城鎮防洪達標、基本完成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基本形成水土資源保護和江河健康保障體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