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社貴陽6月4日電 題:貴州石漠化治理:環保路上脫貧致富
中新社記者 王超
“貴州把環境治理同農民利益結合起來,有助于在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的有效保護。”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在中外媒體集中赴貴州采訪活動中如是表示。
滇黔桂石漠化片區是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其中貴州省石漠化面積有3.3萬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的速度擴大,貴州省有48個縣石漠化面積大于300平方公里。這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稀薄貧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做好石漠化綜合治理明確為貴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規劃。到2015年底,貴州將完成1.79萬平方公里的漠化治理。貴州省發改委總經濟師張平表示,貴州石漠化等級比較全,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因此治理任務繁重。
貴州農民胡明忠所在的貞豐縣北盤江鎮是貴州省石漠化的重災區。上世紀80年代前,當地居民在漫山的巖石中尋找稀薄的土壤種植玉米,一年的收成只夠吃兩個月。為了生活,胡明忠舉家搬離北盤江鎮,開始為別人看果園,每月只有120元人民幣工資。
十年前,胡明忠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返鄉,通過改變農業種植方式,在石漠化地表種植花椒,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活環境。現在平均年收入在6萬元人民幣左右。胡明忠不僅建起了一棟3層小樓,還購買了一輛客車從事交通運輸。
“當年為了多種幾株玉米砍了不少樹,結果越種越窮,現在種上花椒既能賺錢又保護水土,山上植被也越來越多。”胡明忠說。
如今,貞豐縣北盤江鎮的嶙峋山石間,已種滿了花椒,該鎮2011年人均純收入達4800元。
在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的江滿草場上,62歲的易輝能在青草悠悠的山坡上悠閑地放著羊。九年前,這位老人曾因土地石漠化嚴重而無法生存,一度想搬出這片如今讓他脫貧的土地。
九年來,政府免費向易輝能提供種羊和草種,在原有土地的基礎上開荒種草,在石漠化地區發展畜牧。易輝能現在已有了30畝草場和200只羊,去年收入達到5萬元。
他告訴記者,從前那種“石縫里面刨食吃”的日子不見了,現在種草養羊有了實惠,村民都在積極種草,從前滿山沙土山石,現在都覆上了青草。
從砍樹到種草,貴州石漠化地區的農民因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改善了生活也改變了觀念。記者在貴州省晴隆、貞豐、關嶺等地看到,當地運用生態畜牧、花椒種植、林間套種等方式調整農業結構,修復生態環境,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曾經被惡劣的自然環境逼得走投無路的當地民眾,如今已在恢復生態家園的道路上脫貧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