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扶貧任務:從解決溫飽為主到“兩不愁三保障”
《綱要》提出,未來十年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李小云認為,“兩不愁三保障”的通俗表述實際上反映出我國扶貧形勢的變化,從過去以解決溫飽問題為核心向給予貧困人口更有尊嚴的生活轉變。“‘兩不愁三保障’是多元的目標,不僅僅是提高收入,還包括保障教育、醫療、住房服務等,表明我國扶貧工作從過去相對狹義的開發性扶貧進入到相對廣泛的大扶貧領域。”
汪三貴認為,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是強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現,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統籌發展,實際上是縮小差距,使經濟發展惠及包括低收入人群在內的所有人。
他說,當前在發展不均衡情況下,需要通過專項轉移、落后地區一攬子轉移、資源稅改革等財政手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建立。
范小建介紹,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將進一步強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專項扶貧重點是實施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要給予重點扶持;行業扶貧根據部門職責,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視能源和生態環境建設,為扶貧對象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社會扶貧將進一步加強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廣泛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
通過上述努力,最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的目標。
扶貧方針: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
《綱要》提出,“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行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其中,“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于2007年,目的是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標準的所有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以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村低保覆蓋人口達到5214萬人。
李小云指出,單靠扶貧開發不能解決低收入人群在轉型過程中由于權利缺失造成的福利損失,因此需要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實施低保等普惠性政策。“扶貧機構不能只搞開發式扶貧,要兼顧建立社會安全保障網的建設,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
“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汪三貴說,社會保障是保障基本生存,扶貧開發的目標是在更高能力上進行扶貧開發、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在收入不平等的情況下,對貧困人口有針對性的開發性扶貧尤為重要。
“部分貧困人群沒有開發脫貧能力,只能靠社保維持基本生活;部分人群既需要社保又要有扶貧開發支持;更高層次的人只需要扶貧開發支持,有能力利用市場機制去賺錢和積累財產。”汪三貴說,扶貧開發和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的社保制度要更好地有機銜接起來,形成扶貧開發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