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洪湖80%的地方沒水
據晏儒洲介紹,一直以來,洪湖就被當地人稱為“水袋子”。如今,整個洪湖有80%的地方沒水,20%的地方有點水,沿湖鄉鎮及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這場干旱對洪湖生態的破壞尤其嚴重。
晏儒洲告訴記者,自2005年洪湖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來,洪湖管理局每年都會人工投放500萬—800萬尾“四大家魚”魚苗,加上自然繁殖,洪湖的魚類有了明顯增加,但目前湖水枯竭,自然野生魚類基本消失。
洪湖還有著長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基因庫的美譽,近幾年,湖區管理局在加大保護各種水生植物力度的同時,還先后種植黃絲草10萬畝,蘆葦每年2萬畝以上,使得洪湖的水草覆蓋率達到70%,并恢復了7萬畝的荷花帶,洪湖的整個環境不斷好轉,水質明顯改善。
而一場特大旱災,導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鳥的棲息環境沒了,各類夏候鳥明顯減少。晏儒洲痛心地說:“沒有10年,洪湖的生態很難恢復過來。”
部分漁民被迫住福利院
“半個月前,我給一個住在城里的朋友說洪湖干了,沒水了,他根本不相信。到現在還有好多人不信,包括一些洪湖本地人。其實,不要說他們,就連我這個常年生活在洪湖上的漁民,我都無法想象洪湖水會有見底干裂的這一天。”說這話的是洪湖市螺山鎮漁業新村書記徐成連。
從某種意義上說,漁業新村不能稱之為一個“村”:該村269人常年住在船上,以打漁為生,“船就是我們的屋”。但現在,全村72條大船全都干在湖坡上動彈不了。徐成連回憶,從今年3月20日起,洪湖開始見湖底,到5月10日就全干裂了。全村開始還極力維持著在船上的生活,但到了5月16日,漁民們就堅持不下去了,“湖里的水越來越少,到處是淤泥,船劃不動了,生活資料無法獲得供應。最讓人心急的是沒水喝。”
徐連成趕緊將問題反映到鎮里,鎮里經過了解,決定漁業新村全體村民上岸生活,“再不抓緊時間,漁民會被整體困在湖里。”
5月19日,漁業新村漁民開始出湖,但有30%的人不想走,心有不舍。但第二天就全上岸了,“不上岸就只有一條路:渴死!”徐連成說。
這無疑是一次“開天辟地”的大事,年紀最大的張奶奶已經90多歲了,“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嚴重的干旱,更沒有吃不上水,過去一直沒有上岸住過,一年也就是上岸一次。”水和船就是她的全部,可如今,她也被這場空前旱情逼上了岸。臨開船的時候,大家把鍋碗瓢盆都帶上了。螺山鎮民政所的單興國說,那天,包括張奶奶在內的很多漁民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