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受益農戶超過14萬戶 40多萬農民從產業化鏈條中獲益
編者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貧困人口。在當前貧困人口普遍經濟薄弱、基礎條件差,處于想致富但有心無力的情況下,僅僅靠送錢送物只能應一時之急,關鍵是應該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產業化扶貧變以前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激活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熱情!
本報訊(記者趙建軍)寧武縣化北屯鄉蒯屯關村農民侯衛東,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新建一座蔬菜大棚。從去年9月開始種植黃瓜后,截至目前,大棚收入1.8萬元。5月7日,侯衛東高興地說,產業化扶貧筑起了我的增收路!
產業化扶貧是近年來我省推出的一種新型扶貧方式,是持續穩定帶動農民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搞好產業化扶貧,培植龍頭企業是關鍵。2003年,我省從貧困地區選出120個有發展潛力的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通過財政貼息支持方式,幫助扶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2005年和2008年,全省先后兩次共有32個企業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讓扶貧開發項目與扶貧龍頭企業成功對接,通過實施“公司+農戶、公司+農戶+基地”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據悉,截至目前,全省受益于扶貧龍頭企業的農戶超過14萬戶,40多萬農民從產業化鏈條中獲益。
“龍頭”揚起“龍身”舞。嵐縣的土豆是出了名的。該縣從抓龍頭帶動入手,大力扶持了康農薯業等龍頭企業,使土豆產業從微型繁育到產品的加工轉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2010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縣種植馬鈴薯15萬畝,畝均純收入5000多元。
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業生產。2005年,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支持下,我省開始實行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試點,全力推進產業化的發展。到去年底,35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為15.4億元到戶貸款安排貼息資金7684萬元,扶持近8萬貧困農戶生產增收。去年,對3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4.6億元到戶貸款下達貼息資金1600萬元,扶持1.3萬貧困農戶生產增收。
呂梁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自然條件惡劣,目前仍是我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面貌,是當地干部群眾努力探索的攻堅難題。近年來,該市發展核桃253萬畝和紅棗200萬畝,使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加407元。如今,干果經濟林已成為該市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此外,2006年我省啟動實施的“兩區”開發戰略,在壯大企業的同時,也逐步形成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企業蜂群”。到去年底,402個項目中有355個建成投產,效益逐步凸顯。
垣曲煙葉產業助農脫貧奔富
讓產業化扶貧成為一種高效扶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