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在廣西上林縣澄泰鄉東紅村東紅小學,一位同學在寫作業,課桌上放著她的“粥瓶”(4月19日攝)。
日前,記者在廣西上林縣部分農村小學采訪時發現,在校小學生午餐質量差,部分小學生甚至只能吃上已經發餿的玉米糊,場面令人心酸。
4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上林縣澄泰鄉東紅村東紅小學采訪。校長朱炳文介紹,學校共有學前班和1至5年級共6個班,58名學生,其中32名學生由于家遠自帶午飯在學校吃。
在學前班,部分學生展示了他們的午餐:全部為礦泉水瓶裝的玉米糊糊,記者擰開學生拿來的稀飯聞了聞,有幾瓶明顯散發酸味。
學校教導主任盧燕告訴記者,這些學生離家較遠,最遠的有7公里。部分學生早上5點多起床,不到6點就要趕路上學,家長來不及煮粥,就把頭天晚上剩下的粥盛在瓶子里,很容易變質。
記者隨后到鎮圩瑤族鄉正萬民族小學采訪時發現,為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寄宿在學校的不少學生利用校園里的空地種上了蔬菜,有的同學則干脆在路邊田間摘來野菜,作為蔬菜食用。
記者近日從南寧市政府了解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午餐問題有望很快得到解決。今年4月,南寧市已經在馬山、隆安和上林3個貧困縣實施貧困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面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免費午餐”工程,以保證三縣13萬多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盡快享受到“免費午餐”。目前項目實施方案細則尚未正式出臺,但南寧市已按每個縣200萬元的標準,提前預撥600萬元至各縣財政專戶。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文:張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