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據《勞動報》報道,在深黑的海底,有一雙雙“眼睛”能看清風云變化。記者采訪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了解到,“海洋環境監測”已被列入本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一個投資高達4000萬元的“東海海底觀測網”將在未來五年內建成。布設于舟山東部的這個觀測網如同“海底直播室”一般,不僅能實時監控海洋信息,還能記錄地震和海嘯等數據。
“今后,說不定可以在電視機里看海底火山噴發的現場。”
汪品先院士表示,這就是“海底觀測網追求”的目標之一,雖然目前離此還較遠,但充分說明了“海底直播室”的作用。過去,人們主要是“從上而下”看海洋,利用遙感技術來觀測,而如今則把“眼睛”放到了大洋之底,希望能把海底看得更為清楚。
據了解,科研人員通過將多普勒聲學儀、濁度儀等安裝在光纜上,形成觀測點,再通過光纖網絡向各個觀測點供應能量、收集信息,由于不受天氣、電池壽命等限制,沉到海底的光纜上儀器就能進行長年連續的自動化觀測。儀器測得的數據,通過光纖傳輸到海面上的觀測系統登陸平臺,隨后無線傳輸到同濟大學的實驗室中。
汪品先院士告訴記者,作為目前我國第一個海底綜合觀測試驗與示范系統,東海海底觀測小衢山試驗站已經建成,下一步將在舟山東部的長江口區域擴大規模,布設觀測網絡體系。
“我們可以監控泥沙的走向。”汪品先院士表示,來自長江的大量沉積泥沙會影響到航道和工程的穩定性,這些數據對相關部門頗為重要。另外,對漁業而言,監測網還能觀測到赤潮、水底缺氧等信息。
而此前,有消息稱這一“直播室”可以“提前7秒預報地震災難”。對此汪品先院士進行了澄清,他表示海洋地震是東海海底觀測的內容之一,但并非用來預報。“我們目前更重要的是進行數據記錄。”
據了解,在東海海底觀測網中會設置地震儀等儀器,從而進一步加強本市對東海地震及海嘯的監測。此前,智利發生8.8級強震后,小衢山試驗站傳回的數據就顯示該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出現異常,從而有助于預報模型的驗證與改進。(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