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南寧,2011年3月28日 “補助款”變成“扶貧款” 廣西山區(qū)學生一天兩頓黃豆拌米飯 3月24日,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只羊鄉(xiāng)小學,小學生正在操場上吃晚飯。
記者日前在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部分農村寄宿制小學采訪了解到,撤點并校后,大部分寄宿制學校難以配備標準化食堂,有些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食堂,小學生只能自帶大米、黃豆、白菜、食鹽到學校蒸飯吃,個別家境稍好的學生才帶豬油、臘肉等。大部分小學生的中餐、晚餐都是黃豆拌米飯。由于營養(yǎng)跟不上,很多學生個頭矮小、身材瘦弱,據當地教師稱有些學生在晨跑時還會暈倒。被采訪教師稱,這與“兩免一補”中的“一補”沒有被直接用到學生身上有很大關系——當地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的生活補助款以現金形式每學期發(fā)給學生,再由學生交給家長,由于貧困,相當多家長把“補助款”變成了“扶貧款”,挪作他用,學生的伙食狀況因此長期得不到改善。教師們呼吁,為了學生的健康,希望政府關注貧困地區(qū)兒童,讓“兩免一補”能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