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鏈接
地質所公布地震火山分布圖
3月18日,地質所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11年3月版的《中國地震與火山分布圖》。圖片用淺色帶狀標出了地震帶分布,并用不同大小的紅點,分別標出了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地區,以及第四紀火山巖和火山口。
冉勇康表示,這張圖主要是告訴公眾中國地震區域和火山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方位。重大項目則需要開展專項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該圖只有宏觀指導性作用。
■ 釋疑
1 何為活動斷層?
冉勇康介紹說,地震帶只是一般統計規律中使用的,與地震斷層帶的分布有空間吻合的關系。斷層帶則是地球表層的一種構造現象,并非所有的斷層帶都是活動的地震斷層帶。
徐錫偉在澄清中也提到,活動斷層指“距今10~12萬年以來有活動的斷層”,常常是多次地震破裂累積、疊加的結果,是同震地表破裂和錯動引起地震災害的根源。
2 為何研究活斷層?
冉勇康表示,大量的震例和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常是沿活動斷層原地重復,發生汶川地震的龍門山斷層帶上就曾多次發生過類似大小的地震,所以要避開這些活動斷層。
據其介紹,每一次地震后都會有地震遺跡被保留下來,研究人員通過對地震遺跡辨認和年代樣品采集,可以獲得大地震的復發時間,評估未來大地震的危險性。
研究出活斷層之后就是為了避開它。冉勇康介紹,在一些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視不同的情況,要避開200米到300米等,但是通過現在對活斷層研究的深入,汶川地震等震害調查獲得的認識,只要斷層定位準確,一般避開幾十米即可。
3 能否避開地震?
徐錫偉回答提問時表示,并非避開活斷層就是避開地震。
冉勇康表示,地震災害主要有兩方面,一種是地震錯位,另一種是地震波造成的晃動,地震錯位造成的災害是不可抗的,“活斷層造成的錯位可以造成山體、陸地的錯位,更別提建筑了,這種是抗不了的災害。所以要避開。”目前國家已明令要求校舍建設避開活斷層,已建成的要搬離。
對于地震波造成的晃動,冉勇康表示,只要按國家公布的抗震設防標準設計,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