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瞭望》文章:本刊專訪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
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按照中國2009年確定的1196元的標準,中國還有3597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則還有1.5億人
“2005年,全球有14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比1990年的18億人有所減少,但是,如果除去中國,貧困人口的數量在1990年到2005年間,實際上是增加了3650萬人”,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助理秘書長喬莫·桑達拉姆(Jomo Sundaram)在10月17日于北京舉行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暨第三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再一次贊揚中國扶貧事業的矚目成果。
此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前局長杜大偉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在如此短的時間里使得如此多的人擺脫了貧困,對于全人類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在新的發展部署中,中國扶貧開發工作任重道遠。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日前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說,“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能否取得更大突破,關系著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僅從數量上看,按照中國2009年確定的1196元的標準,中國還有3597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則還有1.5億人。隨著經濟的增長,減貧的效應逐漸在遞減,貧困人口規模大,而返貧的壓力也不斷增長,扶貧開發工作中諸多“硬骨頭”還需要啃。
構筑中國特色扶貧模式
“新世紀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的成就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好形勢的一個縮影”,范小建說,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全球貧困人口增加1億,而我國的減貧形勢比較平穩,再次證明了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
在范小建看來,中國的扶貧開發取得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扶貧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模式,形成了六大有效的扶貧模式。
整村推進扶貧模式。
在全國確定了15萬個貧困村,逐村制定扶貧規劃。到2009年底,已在全國10.84萬個村實施過整村推進規劃,其中革命老區、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和邊境一線地區貧困村40000多個。
雨露計劃扶貧模式。
對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務工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增收能力。2004年以來,實施以勞動力轉移為主要內容的雨露計劃,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約400萬人次,其中80%以上實現轉移就業。
產業化扶貧模式。
將產業化扶貧與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科技扶貧相結合,帶動貧困農戶增收。一些重點縣培育了馬鈴薯、經濟林果、草地畜牧業、中草藥、棉花等主導產業,推廣防災抗災技術。扶持扶貧龍頭企業,產業化基地帶動400多萬貧困農戶。在460多個縣的9000多個貧困村開展了互助資金試點,投入財政資金12億元。
連片開發扶貧模式。
在135個縣開展了“縣為單位、資源整合、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每個試點縣投入10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作為引導,吸引相關部門涉農資金投入產業開發及配套項目,促進了貧困農戶穩定增收。
移民扶貧模式。
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620萬特困人口實行了搬遷扶貧。改善了生存與發展的條件,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水平,為提高農村后備勞動力基本素質創造了條件。
特困地區綜合治理扶貧模式。
抓住主要矛盾,整合各方資源,集中力量攻堅。探索了廣西東巴鳳、四川阿壩州、貴州晴隆、新疆阿合奇和云南莽人克木人等綜合治理、連片開發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