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以浙江省為例,當地的種糧大戶、養殖大戶、家庭工廠這些微小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大多十分急切。可村鎮銀行一周工作五天,休息兩天的常規工作方式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等到貸款四平八穩地批下來,無米下鍋的小企業早就已經關張大吉了。借用當地人的話,村鎮銀行是“上面穿西裝,下面穿解放鞋”。面對靈活的農村金融市場,其可沿用的管理制度、信貸政策仍然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老一套。
讓位“游擊隊”
大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誠意并不缺乏,但面對“短、小、快”的農村金融市場卻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金融協會執行副會長吳曉靈認為,盡管各類金融機構都在提供著小額信貸,但小額貸款的數額基本上只有100~300萬元,讓大銀行來做規模如此微小的業務是非常艱難的。
以金融大省浙江省為例,浙江全省分布著大、中、小型企業共計270多萬家,其中僅有不到20多萬家能夠獲得銀行貸款服務,其覆蓋率不到10%。
有統計顯示,即使是在2009年信貸寬松的情況之下,如果將“中小企業”這一概念集合中的“中”字去掉,小企業的信貸增量占比實際上是下降的。
一方面是許多急需用錢的中小企業得不到強有力的融資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大批富余的民間資本找不到合理的出口。
如何將供、需有效對接起來?
一個經過長期摸索找到的解決方案是——將民間資本由金融“體外循環”納入“體內循環”,通過開展民營金融創新服務,將富余的民間資金通過合理的載體引導到小企業和“三農”領域去,從而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與大銀行相比,小額貸款機構如同金融戰艦中的“游擊隊”。雖然裝備不算精良,但“戰術打法”卻相對靈活,在“游擊戰”中更為實用。
在推動民間資本有序流動方面,小額貸款公司又如同人體中的毛細血管。沒有這一根根“毛細血管”的支撐,富裕的流動性將無法有效傳遞到小企業、微小企業及農戶。
“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已成為有序引導民間資本的重要方式。”浙江省金融辦主任丁敏哲認為,面向“三農”和小企業構建金融“毛細血管”,在某種程度上已帶有擴大就業、保障民生和諧等普惠金融的印記。
孕育小額信貸機構的土壤已具備,所需要的只是監管部門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