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主持人(勞春燕):
您好,歡迎收看《新聞1+1》。
昨天8月15日,我們揮淚送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淚跡未干,我們還是要面對洪水和泥石流,面對新的地質災害。8月12日以來,四川有10個市州再次遭遇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大約有40萬百姓被迫轉移離開了家園。泥石流、地質災害已經成為了需要我們防上加防的天災。
(播放短片)
清平鄉受災村民1:
有紅燒鴨子、有青椒肉絲,都有,有四五種菜,你喜歡吃什么他就給,一分錢都不收。
清平鄉受災村民2:
這幾天也涼快,休息得好,也有電風扇。
解說:
四川省綿竹市職業中專學校,今天這里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臨時安置點,每一間教室都臨時安置了20多個受災群眾,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綿竹市清平鄉。
四天前的深夜,清平鄉,這個三年前汶川大地震時的重災區之一,突然經歷了20年來最大的一場暴雨。這場雨竟然持續了將近6個小時,伴隨著強降雨,讓人恐懼的特大泥石流突然發生了。
記者1:
這個是清平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交通要道——漢青公路,在“8·13”特大泥石流中,整個道路基本上被掩埋或者沖毀。
記者2:
在我的旁邊這條河叫綿遠河,強大的泥石流使河水已經漫延到了那邊的民房,而這些民房是清平鄉元包村村組的房子,這些房子是地震災后重建的,剛剛蓋起的新房。這樣一些新房由于這場泥石流很多的房頂就已經被完全淹沒了,有些民房是二層樓。更重要的是我們了解到,其實在我們現在看到的兩根電線桿的地方,這里原本是有一座橋叫幸福橋,而現在整個橋身、橋體完完全全都看不到了,整個橋面已經被沖擊到底下那座橋。
解說:
房屋被淹,群眾被困,交通、通訊、電力全部被中斷,通過航拍畫面我們看到,昔日的青山綠水被一道道灰白色的泥石流隔斷,觸目驚心,曾經的美麗小鎮也被泥石流拉開了一道大大的山口。
清平鄉受災村民3:
那個房子是2層樓,下面還有一戶,都沒得了,淹沒了。
楊叢玉(清平鄉受災村民):
房子都完了,文家溝全部泥石流,完了。
解說:
全部沖毀了?
楊叢玉:
全部沖了,東西全部埋到里面了,跑出來的時候,衣服也沒穿,重建的新房,住都沒住幾天。
解說:
截至今晚7點,清平特大泥石流地質災害已造成9人遇難、5人失蹤、379戶房屋被淹沒、危房100余戶,還有500多戶住房受到地質災害嚴重威脅。
王涵(本臺記者):
今天已經是災后的第四天了,現在整個清平鄉仍然是一個斷電、斷水、斷通訊、斷交通,完全中斷這么一個狀態,也就是說清平鄉現在還是一座孤城。
解說:
在泥石流圍困下,公路一度完全中斷,清平鄉成了孤島。所有的物質運送和人員轉移只能依靠一條由直升飛機搭建起來的空中生命通道。在過去的幾天,剛剛建起來的漢旺中學操場成了臨時停機坪,每隔20余分鐘就有兩架直升機在這里起駕。
記者2:
我們可以看到在清平鄉被困的群眾,他們在這里有序地排起了長隊,主要是老人、婦女、兒童,還有一些傷員,他們都會從這個地方被通過直升機轉運出去。
粟國(成都軍區陸航團團長):
兩天以來,我們現在累計一共飛行了將近300架次,運送了80多噸物資。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往災區運送物資、藥品和食品這些東西。
王涵:
漢青公路經過三晝夜的連續搶修,就是漢旺通往清平的這條陸路通道現在已經修復了大半。現在可以說他們的救援力量加緊展開對剩余地質復雜路段一個搶通保通的攻堅戰,只有這條公路徹底搶通之后,保障水、電、通訊這樣一些大型的應急設備才能通過陸路通道運進去。
解說:
搶修公路、轉移傷員、衛生防疫,今天清平的救災行動正在有序進行。而與此同時也有人注意到,對于絕大多數清平鄉人來說,雖然財產損失巨大,但是最讓人感到幸運的是,就在那一場600萬立方米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突然襲來之前,清平鄉5400多名村民已經被安全轉移。主持人:
清平、綿竹、映秀這幾個名字在“5·12”大地震以后就變得特別讓人牽掛,再度遭災就變得讓人特別揪心。在這里我們也要向那些受災的同胞表示慰問,向救災的人員表示敬意。
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是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先生。陶司長,您好。先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那里受災的情況怎么樣?
陶慶法(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
因為現在是雨季,剛剛遭受了特大泥石流災害的襲擊,所以災情、險情都比較嚴重。災情發生之后,當地政府進行了密集的搶險救災,但是雨還在繼續下,雨季沒有結束,我們對于地質災害的防范要更加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得更扎實。
主持人:
雨還在繼續下,災情會不會進一步加重?
陶慶法:
災情會進一步加重,因為原來已經下來的泥石流要繼續往下游走。另外,還會產生新的崩塌、滑坡等等地質災害。
主持人:
大家也在問一個問題,為什么今年泥石流這樣的地質災害似乎比往年要多,而且災情也比往年要重?是為什么?
陶慶法:
主要原因,今年是局地的強降雨到處都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這種強降雨如果降落在高山峽谷地區,就引起了這種大的泥石流,還有崩塌、滑坡。這種現象在四川、甘肅都出現了,而且在陜南。所以給我們的印象是今年的地質災害特別嚴重。
主持人:
您剛剛提到的這些地區,大家也都在問一個問題,這些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地區,似乎都是發生汶川地震的一些受災區,是不是發生地質災害的這些區域跟地震后遺癥有直接的關系呢?
陶慶法:
有一定的關系,它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加重。在今年發生的,包括四川、甘肅的南部,都是在我們國家青藏高原的斜坡地帶,地域是地形變化比較大,相對高差比較大,就是高山、峽谷、陡坡。
主持人:
本身這樣的地理特點就容易發生泥石流和地震的關系,是不是也是因為地震把這個山體震松了?
陶慶法:
對。“5·12”地震之后,使原來這個地區的巖石裂縫增加了,而且原來的裂縫擴大了,還會增加新的裂縫,巖石比較疏松了。
主持人:
地質災害頻發,到底對于這樣泥石流、地質災害能不能夠做到預測,能不能夠進行監測呢?我們也來再聽一聽專家的看法。
字幕提示:
8月15日《面對面》節目
田廷山:(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副主任):
我們政府要加強這方面的專業監測,但專業監測的時候并不是說我要派個人到高山上,3000米、5000米以外的高山上,天天在那兒監測,這是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