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12”,一個曾經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日子。面對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我軍十余萬官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迅速開赴災區,實施遠程戰略投送,展開軍事化應急大救援,譜寫了一曲曲英雄壯歌。時值紀念汶川抗震救災一周年之際,本刊對總后軍事交通學院院長張偉作了專訪,張院長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新時期加強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建設,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重要意義,現擇要發表,以饗讀者。
記者:為了應對傳統與非傳統、戰爭與非戰爭各種安全威脅,世界各軍事強國均高度重視科技的推動作用,著力加強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建設。時值紀念汶川抗震救災一周年之際,請您談談實施遠程戰略投送的戰略意義?
張院長:首先我們應從全面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建設與運用的整體把握來看,這其中:機動與信息、火力,堪稱是軍隊作戰能力三大核心要素基本構成。尤其遠程戰略機動與投送能力,兼有作戰行動與保障行動雙重屬性,均顯示出科技推動的強大作用。所以,遠程戰略機動與投送不僅是核心軍事能力的體現,更是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重要保證,戰略意義重大。
記者:如果說實現遠程戰略投送能力新跨越是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重要保證,新時期我軍實現了哪些歷史性新跨越?
張院長:軍隊遠程投送能力,是一個由國家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所決定的動態指標,實力雄厚的交通運輸戰略資源是實現軍隊遠程投送能力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近年來,我軍在全面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建設中遠程戰略投送能力不斷增強,特別在汶川抗震救災中,我們統籌軍地力量,采取多種方式實施立體投送,4天時間向災區投送10萬大軍,僅軍隊就出動各型飛機和直升機4700余架次,創造了我軍歷史上單日運兵新紀錄;還有“和平使命-2007”等成功地完成了大規模、成建制、多軍種、遠距離跨國戰略投送。這些都標志著我軍已逐步實現了遠程戰略投送能力歷史性的新跨越。
記者: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里的動與行今天看來均與科技能力密切相關,該怎樣看待新時期遠程戰略投送能力與科技進步和新軍事變革的關系?
張院長:可以說,遠程戰略投送與科技進步和新軍事變革作用始終是密切關聯的。尤其在信息化條件下,遠程戰略投送更加凸顯出目的上的戰略性、空間上的遠程性、時間上的快速性、方式上的立體性以及手段上的技術性等顯著特點和新趨勢。
記者:如果說在當今信息時代,遠程投送已經呈現出空間不斷拓展、時間高度濃縮的新特點,而且以時間贏得空間的意義愈來愈突出,那么各國兵家怎樣看待戰略投送能力新跨越中的科技變革與支撐作用?
張院長:一直以來,各軍事強國在重視加強遠程戰略投送力量建設中,均強調以科技推動力量作為重要戰略支撐。如美軍一直把發展遠距離戰略投送能力作為提升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六大目標之一,強調把“保障海洋、空中、空間國際交通線和信息通道的安全”作為永恒的國家利益;近年來,印度等國軍隊同樣高度重視運用科技力量和手段,不斷實現戰略投送能力新跨越。
記者:推進遠程戰略投送能力新跨越應如何確定發展目標和路線圖?
張院長:《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明確地強調了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的國家意志,這是重要基礎。加強軍隊戰略投送力量建設,正是根據國家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方針,從總體上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戰略相適應,力求構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高效順暢、軍民融合的戰略投送建設體系。
記者:考慮國家戰略利益需求,為什么必須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路子?
張院長:遠程投送能力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軍交運輸保障具有軍民通用、平戰結合的天然優勢,這利于軍地保障力量優勢互補;利于完善政策法規機制;利于充分整合戰略資源;利于跟蹤世界科技發展等。
當今世界,各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依托綜合國力,充分利用國家和軍隊的綜合交通戰略資源來搭建遠程投送能力平臺。即使在美軍運輸司令部掌管和控制的運力中,50%以上跨國戰略空運和海運也都是依靠民用運力完成的。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均動員了大量民用運力參與兵力投送和物資運輸保障。
記者:現有條件下如何發揮戰略資源優勢創新遠程投送模式?
張院長:主要應根本改變傳統“搬家式”投送模式;充分運用現代軍事物流先進理念;籌劃好主要作戰方向和預設戰場;建立固定或機動的預置保障體系等。
記者:在創新發展中各國目前如何加快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建設?
張院長:軍隊遠程戰略投送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于軍隊大型載運工具的數質量,最終還取決于國家的綜合實力與科技水平。目前各國大體上是以海空投送為重點,以陸上特種技術裝備運載工具為補充,以發展自主戰略投送能力為核心著力點,依托國家科技實力,加大大型化、現代化新型載運工具的建設力度。
記者: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已不僅僅是機動勤務保障問題,更涉及到軍隊轉型建設與發展戰略,未來該怎樣以創新思維進行科學籌劃?
張院長:必須站在戰略高度,不斷深化改革,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積極推動轉型建設與發展。目前一些軍事強國已開始編成精干的“投送型”部隊,探索實現由“屯兵駐防”型向“兵力投送”型轉變,全力推進區域防衛向全域防衛轉型。(陳兆仁 別拓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