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5月30日,學校給小學生發放未成年人緊急救助卡。當日,合肥市洪崗社區聯合合肥稻香村小學開展針對女學生的“性侵防范教育課”,邀請合肥市公安局南七派出所女警官為女學生們講解安全知識,提高學生們的防范意識。中新社發張婭子 攝
中新網5月31日電 (李金磊) 連日來,校園性侵、幼兒園虐童、父母虐童等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事件屢被曝光,如何加強未成年人的保護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分析指出,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保護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斬斷伸向孩子們的“罪惡之手”。
多地曝光數起未成年人遭受侵害事件
近期,中國社會輿論的焦點關注在未成年人身上。自5月8日海南萬寧發生“小學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至今,多地先后曝光了數起未成年人遭侵害事件,諸如安徽潛山縣某小學校長12年性侵9名女童、山東青島幼兒園保安猥褻兒童、湖南嘉禾小學老師猥褻多名女生……
這一連串曝光的案件,刺痛著人們的眼球和神經,更是引發了社會上如何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反思和討論。事實上,現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早就明確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四類主體,分別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雖然未成年人被置于這“四重保護”回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經濟、社會轉型、家長和相關機構監護防范意識不高、管理預防措施不健全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中國兒童被體罰虐待致傷致殘、遭受性侵害的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保護成為一道亟需反思和推進的課題。
家庭保護是第一道“防線”
輿論普遍認為,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非常重要,而這種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家庭的教育。
對于未成年人,家長的關心、教育和引導是第一道“防線”。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涂凌智提醒家長,一定要盡早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這樣才能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未成年人的安危,最重要的保障還是來自法律和制度層面。但孩子們如果能更多地掌握自我保護常識,將給她們的安全加上雙保險。
有專家指出,父母要隨時留意觀察孩子,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比如回家比平時晚、身體不舒服、情緒悶悶不樂、不愿上學、不愿和異性接觸等,一定要注意和緩地詢問原因,耐心地幫助開解,避免孩子默默地承受痛苦,也避免傷害持續發生。
教育部要求各地組織排查學生人身安全
針對近日部分地區相繼出現的教師強奸猥褻學生的惡性犯罪案件,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30日表示,有關案件發生后,教育部第一時間要求有關地方教育部門立即查清事實,堅決果斷把違法犯罪人員清除出教師隊伍。
這位負責人指出,涉案人員雖屬教師隊伍中的個別人,但犯罪性質極其嚴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嚴重損害教師形象。教育部將配合司法機關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打擊,絕不手軟姑息。同時,采取切實措施做好受害學生的安撫工作,保護好受害學生的隱私。據了解,教育部已要求各地迅速組織排查學生人身安全特別是女童安全隱患,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教育部等三部門近日還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當前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意見要求完善青年教師師德考核機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對師德失范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還有建議指出,要加強孩子的心理,開設相應的安全教育課程。因為很些案件或者因偶然撞破才被發現,孩子很難主動說出真相,一方面在于性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學校教育慣于把孩子培養成唯老師馬首是瞻,樂于見到他們“聽話”、“乖”、屈從于老師的權威。因此,要加強孩子的性教育知識的普及,破除“老師是絕對權威”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