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中國"421"家庭越來越多 頂梁柱頂得住嗎?(圖)

2011年05月26日09:4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421 家庭結構 家庭模式 家庭養老 80后 全職太太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30多年,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漸邁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對夫妻加一個小孩的“421”家庭越來越多。在這種家庭模式下,青年人承受著怎樣的重擔?老年人又有哪些心理感受?怎樣應對和破解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壓力?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了部分“421”家庭。

——編者

看到友人的MSN簽名檔寫著“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家里的頂梁柱”,馬佳頓生同感。沒想到小時候常聽父母發出的喟嘆,如今竟成了自己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生活。

在北京一家報社工作的馬佳生于1982年,是家里的獨生女。4年前結了婚,丈夫陳燃大她2歲,供職于一家外企,也是家里的獨子。由于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相似的興趣愛好,這兩個“獨苗苗”組成的家庭開始也是甜蜜滋潤。直到兩年前他們的女兒降生,雙方父母開始輪班來北京幫忙帶孩子,看著原本不大的家被三代人的物品擠得滿滿當當,馬佳覺得原本美好的生活憧憬,一下子變成了現實的生活壓力。

在專家看來,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馬佳和陳燃應該是我國第一批的獨生子女。隨著他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我國傳統的兒孫滿堂式的家庭結構,正在被“421”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結構所替代。在這種家庭結構之下,一些新的問題和困惑隨之而來。

2個人為4個人養老,沒那么容易

小時候獨享父母的愛,如今贍養父母也要獨自承擔

“養老的重負,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壓在每個獨生子女的身上。我們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將是最受苦的大人。等我們人到中年,父母漸老,我們將成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網上一篇題為《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的帖子被廣泛轉載。對此,馬佳深有感觸。看著父母皺紋漸增的臉龐,她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

馬佳的父母一位是退休教師,一位從企業里退休,老兩口每月的退休金不到3000元。公公婆婆的條件要好一點,老兩口每月的退休金有5000元左右。馬佳生孩子前后雙方老人輪流來北京照顧她,媽媽和婆婆的身體都不太好,覺得不舒服了就簡單吃點藥忍一忍。老人一方面不想增加孩子們的負擔,另一方面由于在北京看病回到老家不能報銷,所以每次都等到從北京“下班”回老家去看病。

馬佳現在最擔心的就是4位老人的健康,一旦父母生病,對她和丈夫而言,那將是精神、身體、經濟的三重考驗。2個人為4個人養老,沒那么容易。

專家認為,“421”家庭沒有傳統家庭結構中兄弟姐妹的幫助,沒有足夠的回旋余地,脆弱的家庭結構要承擔起養老的重任,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有專家指出,隨著“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歲門檻,“80后”在成為房奴、車奴、孩奴的同時,很可能成為“養老奴”。在“421”的家庭結構模式中,“80后”面臨的贍養老人壓力遠遠大于“70后”和“60后”。

那么,獨生子女在贍養父母上存在哪些困難?一項調查顯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擔多位老人的養老;50.1%的人表示生活在兩地,無法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42%的人表示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在不同城市無法互通;37.7%的人表示養老院等社會養老機構無法讓人放心。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3.3%,人數為1.78億。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將從“十一五”期間的500多萬人提高到800多萬人。這其中會有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父母。

針對“獨子養老”面臨的困境,有關專家指出,未來應在擴大養老保障覆蓋面以及進一步提高養老待遇水平的同時,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鑒于我國現實的城鄉差距,在城市應實現家庭、社區和社會保障相互結合,而農村則要堅持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互助養老為輔。

馬佳說:“以前別人問我是不是獨生女,我都有點小小的驕傲,因為獨生女就是家里的寶貝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明白,小時候獨享了父母的愛,長大了也就只有獨立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沒有人能為我分擔。”

“1”成了“421”家庭的絕對重心

6個大人愛著1個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雖然小時候被叫做“小太陽”、“小皇帝”,但當這些獨生子女為人父母后,傳統哺育后代的方式并未“失傳”,他們望子成龍的心情依然迫切,孩子依然成為他們生活的重心。“421”的家庭里,6個大人愛著一個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生完孩子6個月,馬佳的產假休完了。把孩子留給父母照看,她回到了報社上班。想著家里還有個小家伙在等自己,作為新媽媽,馬佳工作起來更加講求效率。陳燃也說,如今又要當丈夫又要當爸爸,還要當一個好兒子,責任重大。角色的改變讓他們成長,逼著他們成長的還有“嚴酷”的現實。

馬佳說,原來看到有人說把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學畢業要49萬元,當時還覺得有點夸張,現在有了孩子才發現花費真的很大。

“吃,我們家孩子1歲以前基本吃母乳,省了不少奶粉錢。但現在為了讓她吃得營養又安全,我們經常給她買三文魚、金槍魚和進口水果,金槍魚便宜的也要200多元一斤,買回來只給孩子自己吃,我們誰都舍不得。穿,我總想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雖然大多在網上給孩子買衣服,一個月下來也要將近300元。用,從出生開始,每個月的尿片都要四五百元。” 如果說這些基本生活開支還有節約空間的話,那孩子的教育費用是無論如何不能省的。

孩子明年要上幼兒園了。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集體生活,也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馬佳送女兒去上早教課,80個小時的課,將近1.3萬元的學費。這筆開銷讓馬佳那些沒有孩子的同事聽來咋舌,但看到女兒跟小朋友玩得開心的樣子,看著女兒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唱歌跳舞,馬佳覺得再多的花費都值。眼下,馬佳正在為孩子上哪家幼兒園發愁,公立還是私立?就近還是跨區?她整天泡在各個育兒論壇里求解答案。

有專家指出,過多的愛和關注很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不讓孩子品嘗饑餓,他們就不會知道食物的價值;不讓孩子體驗寒冷,他們就不會知道溫暖的可貴;不讓孩子感受挫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但孩子是整個家庭的未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他們對孩子的疼愛與生俱來。在“421”家庭中,這種疼愛更加難以割舍。曾經有一件小事在上海很是轟動:有家長提出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擦黑板,原因是擦黑板時孩子容易吸進粉塵,對健康不利。

按照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馬佳和陳燃可以再生一個孩子,但兩人商量后覺得一個孩子足夠了。現在培養一個孩子不容易,如果再生一個,經濟和精力都跟不上。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