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為緩解養老難北京市鼓勵社會投資建設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缺,環境好、設施齊、服務到位、收費又合理的養老機構就更缺。那么該如何解決老人入養老機構難這個問題呢?靠養老機構自己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院長劉中麗說,靠他們自身擴大規模有一定困難,只有靠國家和政府給他們們更多的支持,才有希望。
據了解,四季青敬老院是為了解決四季青鄉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問題由當地鄉政府興建的,當地政府先后投資了6000多萬元,經過多次改建,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目前平均每人每月的收費在2500元左右,這個收費標準在北京市屬于中等水平,但是就是這樣的收費也只夠維持敬老院的正常運行,很難盈利。那么,走一條什么樣的路,才能讓養老機構盡快發展起來呢?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吳世民介紹,目前北京市采用的模式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政府為社會投資辦公益性的養老事業提供政策支持,比如說具體實行每張床位8000到16000塊錢的補助,并且在土地上采取無償劃撥的形式來吸引社會投資建設養老機構。
北京市政府在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投入的同時,更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在運營階段,每收住1名老年人每月給予100元到200元的補貼。
石景山民族養老院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私人投資興建的,而這個民族養老院的床位也已經滿了,目前也需要排隊等床位。從2009年開始,北京市每年都能增加1.5萬張床位,目前已經達到了6.5萬張床位,但是仍然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
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只有10% 專業人員缺乏制約敬老院發展
除了養老機構設施嚴重不足外,能為老人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也不全,而且為老人提供服務的護理人員也存在著巨大的缺口。今年,四季青敬老院又新增了256張床位,但是護理員還沒有配齊。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院長劉中麗介紹,因為老人護理員不是來的人就能干,他還需要一定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還需要他有文化,所以這樣招聘起來比較困難。
四季青敬老院新增加的256張床位至少需要30名護理員,但是目前只招到了10人。為找不到護理員發愁的不僅是劉中麗,幾乎所有的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都為這個問題發愁。
人們挑選養老機構時不僅看環境設施,更希望這里能提供專業的護理。提供專業化的護理就必須有專業的護理人員。目前,北京市的養老護理員有4000多人,其中只有2400多人有護理證。而具備高級護理員資格的專業人才,北京只有21人。
而從全國來看也存在同樣的狀況,全國的養老護理員有20多萬人,而拿到護理證的只有2萬多人,持證上崗的只有10%。
北京市已將發展養老事業作為一個單項列入了北京市的十二五規劃。但是,目前國內只有為了拿護理證進行的資格培訓,還沒有一所學校為養老機構培養專業的護理人員。目前,我國的養老人才的培養已經不能滿足養老機構發展的需求,嚴重制約以后養老機構的發展。
當一個老人說:“我想去養老院”的時候,也許是他對社會提出的最后的、最大的需求了。我們的社會能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呢?養老事業是一項社會福利事業,政府在這方面將有更大的作為,社會力量也將有更大的空間,盡快把一個個優質的養老機構建立起來,就是社會為老人盡孝。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說:我要去養老院。說這話的有老人,有正在老去的中年人,有總會老去的年輕人。我們今天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今天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