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興仁縣萬畝枇杷基地。在石山上種植枇杷,不但為百姓增收,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高招。
歷程:25年“星火”相傳 征服貧瘠留下青山
1986年,我國啟動了旨在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村經濟、普及科學技術、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星火計劃”。同年,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和中央智力支邊領導小組推動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開展智力支邊。
1990年,原國家科委與民建中央、致公黨中央、九三學社中央、全國工商聯成立聯絡組,聯合推動黔西南州成立“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同年5月,中央統戰部、國家科委、國家民委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會同貴州省顧委、省政府、省科委、各民主黨派貴州省委等共23個單位組成47人的考察團,歷時半月對黔西南進行考察,初步確定12個項目在黔西南落地啟動,由此拉開了統一戰線參與黔西南試驗區建設的序幕。
2003年7月,由中央統戰部牽頭,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為成員單位的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聯合推動組成立。
2013年5月,統一戰線參與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建設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統戰部牽頭,試驗區聯合推動組、國家科技部、國家民委、國家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等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由多個國家部委參加的聯席會議讓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的發展更有“底氣”。
黔西南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羅春紅介紹,在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聯系會議成員單位的支持下,黔西南探索出了扶貧開發與石漠化治理有機結合的很多新模式,現已被總結出的有:石山半石山地區種植金銀花為主的“坪上模式”,以發展種草養羊為主的“晴隆模式”,以陡坡石旮旯地帶種植花椒為主的“頂壇模式”,南北盤江流域低熱河谷種植早熟蔬菜為主的“者樓模式”等。
這些模式和創造,留住了黔西南的青山綠水,也征服著喀斯特地貌地區的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