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核電站所在的普里皮亞特城現在就像一座古代廢墟。
“我第一個進入災難現場”
位于基輔的切爾諾貝利博物館副館長安娜·卡拉列夫斯卡(音譯)說,科斯汀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最著名的攝影師,但拉斯卡佐夫(音譯)卻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的第一個攝影師,作為核電站的專職攝影師,他在核反應堆爆炸當天就被允許進入現場。
在1986年4月26日中午,也就是核反應堆爆炸數小時后,拉斯卡佐夫制作了一份關于受損核反應堆的視頻資料,并遞交給了在附近辦公的一個特別委員會。當天晚上11點,拉斯卡佐夫拍攝的照片也被遞交到特別委員會,但照片被有關當局扣壓。
拉斯卡佐夫拍攝的照片只有兩張在1987年被公開發表,但卻沒有標注他的名字。在經過多年的癌癥折磨后,拉斯卡佐夫去年病逝,享年66歲。
“我在最危險的距離拍照”
1986年5月12日,也就是核事故發生兩周多以后,蘇聯《真理報》首次刊登了核事故現場照片,照片由萊皮克(音譯)三天前在直升機上拍攝。“如果現在我被命令執行這樣的任務,我不會再答應了。因為人會輕易死掉,卻一無所獲。”現年65歲的萊皮克說。
1993年,曾在距離核反應堆只有25米的地方進行拍照的攝影師祖法拉夫(音譯)死于核輻射引起的疾病,享年只有5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