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歷程,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為深化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而全新設立的研究計劃“綜研國策”將聚焦國家戰略和重大政策問題,包括對國家重要發展問題的政策建議、對國家重要政策的即時解讀、國內外重大事件影響的評論與分析以及國際發展經驗借鑒與思考,將在中國網觀點中國獨家發布。
“綜研國策”系列述評之六:
韋福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研究員
在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高企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債轉股成為今年的熱門話題。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到要探索用市場化的辦法進行債轉股,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標志著時隔17年債轉股再次啟動。年初至今,眾多專家學者針對債轉股展開了廣泛討論,多數支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開展債轉股,《指導意見》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市場化操作是債轉股成敗的關鍵
通過《指導意見》可以看出本輪債轉股方案已經充分吸收了上一輪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遵循法治化原則、按照市場化方式有序開展債轉股。轉股對象企業選擇市場化,轉股資產定價市場化,資金籌集市場化,股權管理和退出市場化。并且明確了三類鼓勵實施債轉股企業和四類禁止實施債轉股企業的邊界。誠然,方案所指明的方向非常正確,但是市場化操作仍然面臨諸多難題。
(1)市場化選擇轉股對象企業仍然缺乏標準。此次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很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去產能的緊迫性,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仍然固守舊有發展模式,寄希望于“等、靠、要”以茍延殘喘。顯然,債轉股在某些僵尸企業眼里已成為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盡管,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債轉股企業,嚴禁“僵尸企業”、失信企業和助長產能過剩的企業實施債轉股。但是,債轉股所面對的企業群體以鋼鐵、煤炭和有色等產能過剩產業的國有企業為主,且僵尸企業尚無準確的判斷標準。因此,堅持市場化選擇企業,避免債轉股淪為僵尸企業的免費午餐,是債轉股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2)市場化確定債權轉讓、轉股價格的機制尚未建立。上一輪債轉股是資產管理公司按照按賬面價值收購商業銀行壞賬。而根據《指導意見》此輪債轉股將由銀行、企業和實施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自主協商確定債權轉讓、轉股價格和條件,對于國有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允許參考股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確定轉股價格,非上市公司允許參考競爭性市場報價或其他公允價格確定轉股價格。
(3)市場化方式實現股權退出依然存在較大風險。根據歷史經驗,債轉股股權退出要快,否則若企業長期虧損,將導致股權無法正常退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上一輪債轉股中收購的股權尚未完全退出,新一輪債轉股已箭在弦上。因此,股權如何退出是債轉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雖然,《指導意見》提出本輪債轉股將采取轉讓、并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區域性股權市場交易、證券交易所上市等市場化方式實現股權退出。但是,債轉股企業多集中于產能過剩產業,難以在短期內改善經營績效,此問題不解決不論通過哪種方式都難以實現股權的順利退出。
能否在實施過程中堅持市場化操作是決定本輪債轉股成敗的關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實施債轉股過程中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只有堅持市場化的基本原則不動搖,制定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才能促進形成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才能全面推進企業治理結構改革、改善經營績效,才能為股權退出奠定良好的基礎,并最終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