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營養改善:扶貧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環

發布時間: 2016-10-16 16:36:2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聶鳳英  |  責任編輯: 方青
關鍵詞: 營養狀況,營養改善,營養不足,營養調查,扶貧工作

聶鳳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國際情報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減少貧困和饑餓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為全球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巨大貢獻。2010-2015年,中國貧困發生率下降10個百分點,從17.2%下降到7.2%。然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4-2016年期間,中國仍有1.34億營養不足(undernutrition)人口,占全球營養不足人口總數的16.9%,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3%。全球有1.65億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其中830萬來自中國。現今,中國人口正面臨著“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能量攝入不足(饑餓)、微量元素缺乏(隱形饑餓)以及超重和肥胖。營養不足和隱性饑餓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國貧困地區,并且向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群集中。

我國在改善國民營養狀況方面已經做出一些努力,比如自2011年11月起正式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學生提供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營養膳食補助(2014年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惠及680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23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結果顯示營養改善計劃對學生集中精神上課有重要作用,受益學生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以及體質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時營養改善計劃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的制定使營養目標更加明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訂和推廣指導著居民日常的健康飲食。

但就目前的扶貧工作來看,營養改善目標并不突出,據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必須認識到營養的重要性。在經濟、環境、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著營養狀況的同時,營養不良也會反過來影響人力資本質量,影響人的工作能力,從而增加人們陷入貧困的可能性。如果無法有效改善貧困人口的營養狀況,可能使他們陷入持續貧困的危險境地。

第二,將營養安全作為扶貧目標。目前我國的扶貧瞄準機制總體上還是以收入為導向的,扶貧對象的瞄準和選擇沒有涉及與營養相關的指標和信息,扶貧的措施、扶貧成效的評估也沒有針對改善營養狀況這一目標。因此,必須提高對食物與營養安全的重視程度,要認識到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對擺脫貧困起著重要、積極的作用,應將食物與營養安全納入到扶貧對象瞄準、扶貧方式設計、扶貧成效評估的指標體系中。

第三,加強營養調查,建立科學、可信的食物與營養安全數據庫。中國目前的營養調查結果公布周期長,數據種類有限,食物與營養安全數據的統計分散于各領域,沒有統一標準,也很難進行國際比較。應統一協調規劃,建立一套涵蓋食物可供量、可獲得性、可利用性、穩定性以及營養狀況五大方面的綜合數據系統,同時強化農戶及個人層面的調查,及時公布調查結果。這些努力都將有助于準確分析中國食物與營養安全問題、準確找到最需要改善營養狀況的人群,有針對性地制定改善營養的措施。

第四,合理開發利用當地食物資源。貧困不一定會導致營養不良,健康營養的膳食并不意味著要花費很多。改善營養狀況需要改變思路,不去一味強調收入的重要性,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的食物資源,因地制宜地推行小型多樣的種、養、采模式,例如家庭菜園、小規模養殖、山林采摘等,豐富農戶的食物來源,改善其膳食多樣性和營養狀況。

第五,充分調動和發揮私營部門的作用。中國的扶貧與營養改善工作多是自上而下的,在調動社會力量上行動嚴重不足,而且在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活動上宣傳力度不夠大、覆蓋區域不夠廣、項目可持續性弱,普遍缺乏對項目后期的監管與反饋機制。扶貧、營養改善等事業作為社會公益部門,在政府引導基礎上,應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比如建立社會扶貧服務平臺,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與減少食物不安全和營養不良人群工作等。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采取營養干預措施,實現貧困人口食物與營養的逐步改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