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沈夏珠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以及此后的歷屆黨中央都十分重視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發展,因為文藝事業直接關系到黨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精神面貌、精神狀態,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重要精神源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要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因為沒有繁榮的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就沒有繁榮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正是基于上述重要性,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縱觀中國及世界文藝事業的發展成果,遵循文藝工作的內在規律,系統闡述了人民性、民族性、純潔性、創新性等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基本原則,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社會主義文藝觀的重大理論創新,為我國當前文藝工作點明了問題、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精神動力、指導思想與行動指南。
一、 人民性: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在歷史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文藝工作者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三個根本問題的回答。社會主義文藝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社會主義文藝必然是人民文藝,這是一切馬克思主義者關于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基本觀點。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文藝工作的根本方向,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基本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務必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人民的精神需要時刻存在、時刻發展,文藝以滿足人民的精神需要而存在、發展,這是文藝的價值所在,脫離人民需要的文藝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正因為如此,文藝工作者要身入人民、心入人民、情入人民,發自內心地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主體,以描寫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聲、表達人民的愿望為己任,才能創作出為人民所喜愛的作品,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傳得開、留得住,才能感動人、化育人。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離開了人民,文藝就是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必然會枯竭、衰朽,只有堅持人民性的文藝作品,才會源流永續、枝繁葉茂。
二、 民族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作的血脈。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但是人民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創造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從事創作的重要歷史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文化自信,就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不能盲目崇洋、從洋,在文藝創作中,在手段、形式、內容、思想等各個方面堅持文化自信,保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
社會主義文藝,必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必然要弘揚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核,“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它包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因此,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精神的根本內容,必然成為文藝創作的精神血脈,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然包含對以愛國主義為特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惟其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指出,“我們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三、純潔性: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創造歷史是一門崇高的事業,因此歷史創造者需要有純潔而強大的靈魂。社會主義文藝工作是一項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工程師,他們必須保持自身靈魂的純潔性、保持創作動機的純潔性。馬克思認為“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也就是說,文藝創作動機必須保持純潔性、純粹性、非功利性。“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因此,文藝創作要始終將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經濟效益擺在第二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當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時,卻有一部分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這些人不再崇尚“真善美”而是踐行“假丑惡”,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和家庭觀念,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無視道德底線、黨紀底線、法律底線,因個人的沉淪而給家庭生活帶來不幸、給社會帶來危害、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損失。這就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大量具有感染力、傳播正能量的作品,凈化社會空氣,陶冶人們情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惟其如此,才能在法律管制、道德約束之外,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筑牢籬欄,建構起積極、健康、向上的心靈秩序。
四、創新性:創新是文藝工作的生命。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且人民總是通過創新來創造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當今時代,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廣闊的社會圖景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極其豐富、極其生動的素材,大量新鮮事物值得文學家去描述、值得藝術家去呈現。這是一個非凡的時代,是一個需要產生而且一定能夠產生非凡文藝作品的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能力素養,深入群眾生活,抓住歷史機遇,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偉大作品。
文藝作為一種立基于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必然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知識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與交往方式日新月異、不斷變化,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對文藝形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從而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在文藝領域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創作主體、運營機構,極大地豐富了國內和國際文藝市場、大大地釋放了社會潛在的文藝創新能力,形成激烈的競爭格局,從而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創新要求,文藝工作必須適應這一新形勢,不斷在手段、形式、內容與思想方面進行創新,切實提高創作、表演、傳播與研究的效率、效力和效益。在活躍、激烈的國內外文化市場競爭中,唯有創新,才能生存;唯有生存,才能長存,以至于不朽。
總而言之,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不可怠忽的重要責任;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堅持文藝事業的社會主義方向,是黨和人民不可言敗的戰事。確保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社會主義文藝觀對文藝工作的指導,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前提條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務必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上的講話精神,切實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文件精神,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在文藝創作中堅持人民性、民族性、純潔性、創新性原則,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勇擔使命、不辱使命,創作出令黨和人民滿意的文藝作品,創作出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