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9月20日訊(記者 戚易斌 李智)9月16日,一條“明星喬任梁意外去世”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網絡上,關于逝者死因的流言四起,其中不少充斥著侮辱和謾罵。而與逝者相識7年的女星陳喬恩因為沒有第一時間在微博發聲悼念,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被炮轟“冷血、沒良心”。一時間,由這起悲劇引發的道德綁架籠罩了互聯網,而這背后的網絡暴力問題再一次為人們敲響警鐘。
喬任梁經紀公司KIMI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證實喬任梁去世的消息,并呼吁廣大網友理性發聲,給逝者以尊重。(微博截圖)
網絡暴力成為傷害“推手”
遭到網絡暴力的除了陳喬恩,還有逝者本身。9月17日,喬任梁經紀公司發表聲明,證實其是因為抑郁癥而自殺,并直指是不實報道讓他患上了抑郁癥,網絡謠言、網絡暴力是傷害他的“推手”。
網絡暴力一般指網民在網上運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等手段產生的暴力行為,網友們在社交網絡上進行“狂歡”式的“攻擊”,借助虛擬空間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往往給被攻擊者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網絡暴力會對當事人造成名譽等各方面損害,且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網民的匿名性、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網絡上缺乏道德和制度約束等都是網絡暴力頻發的誘因。怎樣學習在網絡空間尊重他人,是全球各國網民的共同課題。
網絡暴力已成全球問題
由于互聯網的無國界性,世界各國都受到網絡暴力的困擾。
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網民在最早接觸網絡的同時,也最先受到網絡造謠誹謗之害。根據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一份調查,每10個網民中就有4人遭遇過某種形式的網絡騷擾,近五分之一互聯網用戶遭遇過嚴重的網絡暴力,包括人身威脅、持續性的跟蹤騷擾等。
英國名為《tes》的雜志2013年發布統計數據顯示,英國每5個孩子里就有一個曾受到網絡欺凌,網絡欺凌已經成為英國中小學生中增長最快、最常見的暴力形式。
法國教育部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8%的初中生曾收到來自互聯網、手機短信的侮辱性信息,這一數字在兩年內增長了5%。這份調查指出,遭遇過網絡欺凌的年輕人,更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自殺的傾向比其他人高出3.17倍。
在日本,校園欺凌蔓延到網絡。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相關調查,日本中小學生網絡欺凌大致有以下四種類型:利用留言板、博客、個人主頁公開同學個人隱私信息;將“攻擊”目標同學的信息制作成電子郵件,發送給其他同學;利用網絡論壇或網絡游戲上的聊天工具發布惡搞同學的信息、暴力動畫或不雅視頻;一些學生發送匿名信息給同學進行恐嚇或要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