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G20峰會,除了一攬子全球經濟治理的宏大命題,也安排了一系列重要的雙邊峰會。
“習奧會”西湖漫步自是焦點中的焦點,“奧普會”也頗受全球關切。中韓、中日領導人會晤也吸引了很多眼球。東北亞三國,從原來的“中韓抗日”變成了三國雙邊矛盾的糾結,薩德入韓、朝核問題以及南海等地緣政治難題,讓東北亞“三國演義”變得復雜化。
“習安會”有助于化解中日關系的結構性矛盾嗎?
中日領導人會晤在杭州舉行。應該說,自2012年中日關系因為釣魚島主權爭議激化以來,尤其是安倍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在國際多邊場合的相遇,就成為觀察家們觀照中日關系的關節點。其中既有兩國領導人的冷然以對、缺乏互動,也有巧合時的寒暄,當然也有北京APEC峰會時“習安會”的禮節性漠然握手。后來,中日關系實現了領導人會晤,中日韓三國的政治和經貿會晤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但是,困擾中日關系的矛盾并未消弭,而且還有擴大化的趨勢。
本次“習安會”,日方同樣要求急迫,希望能夠實現中日領導人會晤。“習安會”上演了,兩位領導人握了手,而且相比北京APEC時,“習安會”的場面也和諧了許多。但是,中日關系的矛盾積累太多,顯然不是靠一次或幾次領導人會晤就能化解的。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中日互為重要近鄰,兩國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也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但習主席亦提出,當前,中日關系仍然不時受到復雜因素干擾。雙方應該排除干擾,推動中日關系早日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中日關系有哪些復雜因素干擾呢?中日雙邊關系中的歷史沉疴是,釣魚島主權沖突也是。這些都很復雜,前者是長期困擾,后者是現實矛盾。這些復雜的矛盾,要求中日雙方有效管控分歧,而且要用機制性的手段,防止矛盾激化。但更為復雜的是,安倍政府還主動制造了超越中日雙邊范疇的矛盾,造成了困擾中日關系的新的“絆腳石”。
一是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充當美國制華的急先鋒。在地緣政治層面,為美國搖旗吶喊,鼓動中國的東南亞鄰國反華——尤其是和中國存在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的菲越等國。在地緣經濟方面,日本配合美國抵制中國主導的AIIB(中文簡稱亞投行),并加入排除中國加入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二是在南海問題上和美國站在一起,不僅加入指責中國的朋友圈,還加入針對中國的聯合軍演,并給予菲律賓艦船設備等支持。
三是在更為廣泛東亞地區,聯合美印等構建制衡中國的亞洲民主繁榮之弧。日本期望以意識形態聯盟,在東亞區域內孤立中國。這和美國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戰略目標是一致的。
顯然,日本不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以便消解中日間的結構性矛盾。而且,日本成為亞太區域的攪局者,在南海問題上說三道四,區域內的反華鬧劇,都少不了日本的傾情表演。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制華游戲中,日本雖非領銜主演,但卻是不折不扣的第二主角。在中國看來,日本已經是不可信任的惡鄰。中日關系的惡化,又和安倍脫不了干系。
正因為如此,中日領導人會晤,已經失去了調和兩國矛盾的潤滑作用。因為安倍在和中國領導人握手之后,隨后就會在其他多邊場合變成中日關系的麻煩制造者。
所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安倍時才會強調,日方在南海問題上要謹言慎行,以免對中日關系改善造成干擾。杭州G20峰會之后,就是在老撾舉行的東亞系列峰會。這是考驗中日關系的關鍵場合——若安倍謹言慎行,杭州“習安會”的意義自然彰顯。如安倍依然故我,在南海問題上發出反華之音,中日關系又因此黯淡了許多。
(作者:張敬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