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3日開幕B20峰會上,作為東道主,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以新起點定義中國經濟,以新藍圖描繪全球增長前景——新起點下中國采取的新行動將確保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而中國的新發展也將為全球增長新藍圖的實現做出積極的新貢獻。
2016年是中國第一次主辦G20峰會,世界對中國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疑問。世界希望通過G20杭州峰會來觀察中國,了解中國,中國也自然會利用峰會這一平臺向世界闡釋主張,回應疑問。在B20開幕式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重點回應了世界關心的兩個問題:一是中國未來發展前景如何,還能否實現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二是中國的發展將如何影響世界?
奇跡令人鼓舞,也會使人疑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少有的兩大奇跡:一是持續30余年平均增速超過9%的高增長;二是持續30余年的無危機增長。這兩大奇跡成功地把中國推到了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外國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奇跡令人鼓舞,但也會使人疑惑。
因為奇跡突破了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事實,突破了觀察者的知識積累,所以西方很多媒體和學者不斷地質疑中國經濟。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出現了持續下行態勢,2012年跌破8%,2015年跌破7%,國際上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此起彼伏,中國經濟“崩潰”、中國經濟“硬著陸”、中國將發生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將陷入長期停滯等觀點不斷涌現,大家都在問中國經濟增長還能否持續,危機會不會降臨中國?
信心、能力,來自行動
面對這些疑問,習近平主席表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這種信心和能力不是來自于政府的表態,而是來自行動。行動體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新起點上——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中國經濟強大的動力之一,是研判中國經濟前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要素。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判斷之所以屢屢失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改革這一動態變量,忽略了改革的潛力。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高增長,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啟動的改革推動了新一輪發展,2002年加入WTO前后的重大改革實現了開放條件下的高增長,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也將為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比如,2013年啟動的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企業登記門檻,減少了企業運營成本,極大地激發了微觀經濟主體創業熱情。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443.9萬戶,比2014年增長21.6%,注冊資本(金)29萬億元,增長52.2%。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比2014年提升20%,遠高于改革之前的6900家。
二是適應經濟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已經深刻認識到,長期以來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長期以來投資主導型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中國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驅動力的轉換。
中國正在積極行動。
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致力于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中國積極擴大內需,鼓勵消費,2011年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推動力。2016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73.4%,遠遠超過投資。
政府也正在通過市場的力量推進產業驅動力轉換,2013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分別占比10%,43.9%和46.1%,第三產業GDP占比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越第二產業。2016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4.1%,遠遠超過第二產業。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系列新變化,這些新變化要求大家要用新眼光來看待中國經濟,不要糾結于經濟增長速度,要看到速度調整背后的動力轉換和結構調整。而這些新變化也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穩則世界穩
一方面中國經濟穩增長已成為全球經濟穩增長的定海神針。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
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約27.8%,是當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美國當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15.3%。
根據IMF的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1%,其GDP增量大致為2.4萬億美元,預計中國經濟增長6.7%,其GDP增量大約為0.74萬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30%。
對全球經濟而言,已經出現中國穩則世界穩的態勢。中國需求、中國資本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結構改革 中國范本
另一方面中國積極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球經濟走出低迷提供了范本。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沒有簡單采取大規模刺激政策,沒有簡單放松貨幣政策,而是保持定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結構性調整來釋放經濟增長的長遠潛力,取得了積極效果,既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也實現了經濟結構優化。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世界也面臨著重大選擇:是通過結構改革涅磐重生,還是通過寬松宏觀經濟政策虛假繁榮。中國的發展給世界的選擇提供了一個答案,那就是結構性改革和深度開放,中國以自己的發展成就證明了這條道路的正確。
??? ▲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的自信所在。
而且,在中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首次明確了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包括優先領域、指導原則、評估標準等,這必將為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做出積極貢獻。
當然,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上升,世界也在擔心中國是否會利用這種影響力沖擊現有的國際體系,是否會利用這種影響力來干預別國內政,是否會走上“國強必霸”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國強必霸的邏輯不適用,窮兵黷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國的發展得益于世界,也將致力于推動世界更好地發展。
(文:陳啟清,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圖:萬全;來源:中國外文局融媒體中心“百萬莊通訊社”微信號:baitong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