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6年美國大選進入對決階段后,民主與共和兩黨候選人的相互攻擊越發火爆,而在這背后作支撐的就是雙方的競選籌款。美國媒體預計,今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花費有望超過2012年創造的58億美元的紀錄,成為史上最昂貴的總統選舉。而金錢對選舉影響力的增大,正在從根本上加劇美國政治的衰敗。
美國選舉能否擺脫金錢的影響?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如有美國學者指出,民主選舉在本質上是個性與觀點之爭。在選舉中讓選民了解候選人的唯一途徑,是確后者發出的信息能夠有效傳遞給選民。為此,候選人必須花費大量金錢,用于打廣告、創建和營運網站、雇傭工作人員、舉行集會和見面會,乃至邀請媒體報道等。所以,有人問美國議員競選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回答說:“金錢,金錢,還是金錢”。
那么是否籌款多的人總是能夠獲勝呢?答案是并不盡然。今年初選中,共和黨參選人杰布·布什雖然籌得1.3億美元巨款,卻很早就鎩羽而歸。當然,如果沒有這筆錢,他可能退出的更早。同樣,2008年大選中共和黨參選人洪博培雖然政策上絕無可挑剔之處,卻因為籌款不力而含恨退出。一言以蔽之,有錢不一定競選成功,沒錢絕不可能成功競選。
候選人都平等地募款,為何要詬病金錢在選舉中的作用?
事實上,在2010年之前由于1971年《聯邦選舉法》的明確規定,相關爭議并不突出。然而,201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將競選捐款等同于政治言論,實質上放開對富人、企業和工會等團體用金錢影響選舉的限制。2014年,最高法院再次取消個人和機構為候選人和籌款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總額的限制,直接打開金錢操弄選舉的“潘多拉之盒”。
理論上講,如果有人有足夠多的資金,可以為2016年參加選舉的435位國會眾議員與30余位參議員每人捐款5400美元,來換取這些議員對他某項政策主張的支持,從而使個人訴求變成立法,上升為國家意志,其后果不堪設想。這一點是普通公民絕對做不到,但各種利益團體可競相籌劃和運作的。難怪美國前總統卡特對此嘆息說,無限制的政治賄賂成為提名總統候選人或當選總統的主要影響因素,美國政治體系“已遭到顛覆”。
那么小額捐款的增多是否意味著美國民主得到改善呢?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有學者指出,美國政治捐款具有民主化的過程。越來越多的捐款來自于小額捐款,意味著利益團體對選舉的影響力在減弱。事實上,現在為兩黨候選人捐款最多的人高度集中在少數富裕階層。根據美國政治研究中心的數據,為大選捐款超過200美元的只占成年人總數的0.34%。
到目前為止,候選人所募集資金總額的65%來自財富總數處于美國前1%的組織和個人捐款。華爾街等金融企業和機構為希拉里·克林頓所捐款項遠超過個人小額捐款的總數。不難想象,希拉里上臺后或會實施于華爾街有利的寬松監管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主黨雖然歷來將自己視為弱勢群體的代言人,卻通過對華爾街等利益團體的縱容,辜負了它的支持群體。
2016年大選兩黨候選人難得在一個議題上能夠取得共識,那就是當選后都將力推競選經費的改革,由此可見民眾對金錢在選舉中的巨大影響已經深惡痛絕。金錢對美國政治的操弄已經導致政治極化與政黨對立的深化,以及美國政治衰敗的加速。這也成為美國霸權全方位衰落的重要國內因素。2016大選能否使美國民主絕處逢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