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田勘 學者
自11月6日起,東北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全國338個城市中,10個城市空氣質量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均位于東北地區。11月8日,沈陽市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甚至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11月9日,環境保護部啟動了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結果表明,一些企業違反環保規定,如違規排放污染物、超標排放污染物、鍋爐無脫硫脫硝設施、未進行限產,導致多種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大量和持續超標。
在東北重污染后,北京開始接過污染的接力棒。11月11日到16日,北京持續出現中度到重度污染,霧霾鎖城,原因并非是受東北污染影響,而是北京及華北部分區域受靜穩天氣影響,濕度大,風速低,污染擴散條件差,加上進入冬季供暖季燃煤污染的疊加作用共同造成。
在持續的污染空氣下生活,每個人盡管有抱怨,但卻習以為常,似乎都市生活就是以污染為代價,中國人的生活就是必須讓污染伴行。而接受和默認污染的條件是,要發展和要讓生活過得好起來,就得如此。因為,要讓工廠停工和減產就是讓經濟停滯,也是很多人,尤其是以經濟增長作為成果和政績的人所不能容忍的。因此,環保部啟動的對東北的污染調查會對空氣污染改善有什么積極的結果,人們確實不太抱有太多的希望,但唯一要做的事是,不能如此溫水煮青蛙似的讓人們接受污染的現實。
從積極的意義來看,污染的后果不能先算經濟賬,而是要先算生命賬和健康賬。新近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便提供了這方面的啟示。如果中國能保持2008年的“奧運藍”空氣質量,就可在2030年之前防止中國城市地區大約9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并使千百萬人延長生命。
這一結果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人員在2015年11月中旬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美國心臟病協會心血管年會上報告的。“奧運藍”指的是中國2008年舉行北京奧運會時的空氣質量,其實還是一種低標準的空氣質量標準,即讓細微顆粒物濃度(PM2.5)指數達到55以下。為此,當時采取了多種措施,其中就有限產、停產,關閉一些工廠、建筑工地,同時限制道路交通,禁燒秸稈,限制燃煤等。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空氣達到“奧運藍”的標準,而且不是要求一朝達標,而是在10年時間內逐漸達到2008年奧運會時的空氣質量,那么從2015年到2030年中國城市地區的卒中死亡率將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將降低7.2%,相當于分別減少30.4萬例中風死亡和61.9萬例冠心病死亡;在此期間的中國城市地區人口壽命總計將延長420萬年。
當然,如果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PM2.5指數達到10以下,則能挽救的中國人的生命就不會只有90萬,而是會翻番和翻幾番。在此之前,其他中國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在2013年底的《柳葉刀》雜志上也發表了,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人數在35萬-50萬人之間。如果減少污染,即便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的PM2.5指數為10以下的標準,而只是“奧運藍”的標準,每年也可減少35-50萬人的早死。
可惜的是,這種在污染中死去的生命由于是漸進的、在視覺上看不到與染染的直接因果關聯,在人們的心理天秤上并沒有分量,也因此不被看重,根本就不可能像恐怖分子直接殺死人一樣招致眾口一辭的譴責并采取各種措施打擊。實際上,空氣污染對于中國人來說才是最大的恐怖分子之一,由于中國人的忍難,污染就一直如陰影伴隨著中國人,從出生到死亡,永遠也無法擺脫。
當然,污染永遠伴隨國人的一個更重要原因是經濟賬,認為以各種方式治理污染,如減產停產、產業更新等會減少收入和阻礙經濟發展,讓人們過不上好日子。不過,不同的經濟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研究結果。有的經濟學家認為,治理污染可能會使GDP降低0.5個百分點,但是,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在不污染或少污染的情況下發展,反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給出的答案是,每投入1元治理霧霾可帶來1.12元的GDP增長。GDP只會增加,不會降低。
不過,換個角度看,即便治理霧霾會降低經濟發展速度,使GDP減少多少個百分點,但是,這如果是以每年數十萬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樣的經濟增長未必就比不丹、尼泊爾人幸福。經濟發展本來是要讓人過上幸福生活,但用生命、短壽和損失健康來換取高值GDP不過因果顛倒,本末倒置。
(稿件來源:觀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