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方青)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環境問題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對于如何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促進環保政策與經濟發展政策深度融合等相關話題,全國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代表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王毅表示,研究預測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當中,中國幾乎所有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將達到峰值。當時做這個研究經過一些科學的判斷,經過一些模型的測算,包括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發展跟環境的相互轉換的規律判斷,得出這么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也只是情景之一,假如說從現在開始加大力度保護環境,那么這個時間就可能縮短,壓力何時到來,取決于人們現在所做出的決策,人們的選擇是什么,假如可以忍受經濟增長速度下調,能夠更多地付出環境保護的代價,包括國家的、企業的、個人的,就有可能縮短這個過程,所以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那么這個前提下,需要一個長期考慮。
第一,要有一套很好的法律系統來保證,包括新《環保法》,現在正在做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要充分地落實新《環保法》所規定的各項原則,要把它細化,非常詳細來考慮,不是像現在這么粗放,目前的修改稿離實際的要求還差得比較遠。
第二,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嚴格監管體系,這種監管體系包括政府,也包括公眾。
第三,要有一個長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從現在開始不僅僅只關注2015年目標,而是更多關注未來五年、十年怎么走。
第四,過去考慮環境問題,可能更多從負面角度來看,以后可能從更加積極角度來看,就是說環境保護也同樣可能帶來新的GDP增長,比如說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比如說過去碳是一個副產品,但是將來可能要把碳變成資產來管理,比如過去大家覺得二氧化碳排放了就排放了,但是未來如果把二氧化碳作為一個總量控制的話,二氧化碳就可能變成一種資源,就是碳資產,那么對于碳資產怎么去管理,要想碳資產投資,就要建立碳的交易市場,就有很多碳的相關金融衍生品,這里頭就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增長點。
同樣對于自然資源也是,假如說要投資自然成本,投資環境保護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效益,比如說很多,我在江西團,江西要投資更多環境保護,可能帶來旅游業的發展,如果說投入到新的環保產業,或者說用環保或者節能減排的技術去改造傳統產業的話,可能就獲得未來的經濟增長點,這樣的話就可能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所以,可以更多地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理解節能減排,然后去理解環境保護跟發展的關系,現在這個階段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機會,包括創新,怎么樣能讓綠色創新、環保創新走到前面,特別是把現在的一些現代技術能夠整合到里面去,比如說智能,所以目前也在提出所謂智能綠色中國的概念,就是說要把很多技術整合在一起,要串起來,來加速環保創新,加速綠色創新,這樣才可能贏得未來,贏得一個更加清潔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