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閱讀提示
城鎮化是現代化轉型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以往我們更多的是向發達國家學習城鎮化轉型的先進經驗,在不久前,北京郊區的鄭各莊村卻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艾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列入了城鎮化轉型的課堂案例,鄭各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福水應邀到哈佛與學生現場交流。中國鄉村治理與城鎮化實踐開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美國東部時間4月24日上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一間教室里,擠滿了對中國農村充滿興趣的年輕人。
這是哈佛大學艾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主任托尼·賽奇的案例課堂,走上講臺的是北京市昌平區鄭各莊村的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福水。他此行是應邀介紹位于京郊鄭各莊村的城市化進程。面對哈佛學子,他講述了一個村莊的城市夢如何變為現實。
“中國企業入選哈佛案例的不少,可是在村莊治理方面,鄭各莊還是第一個。”與托尼·賽奇教授有過密切合作,并積極促成此行的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胡必亮教授說。
哈佛學者長期關注中國村莊
以鄭各莊為案例,解剖中國新的城鎮化模式
鄭各莊是北京昌平區的一個行政村。有568戶人家,1500口人,村莊面積2.9平方公里。南距天安門22公里,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從1983年起,黃福水開始擔任村領導職務,帶領村民開展舊村改造,發展了宏福集團、宏福苑、溫都水城,編制村莊發展規劃,圍繞主動城市化做文章。
“最初能注意到鄭各莊,其實也有偶然的因素。”胡必亮做了20余年村莊研究,他曾經在哈佛大學花了近3年的時間與賽奇聯合研究中國珠江三角洲村莊,也因此認識了一批對中國村莊感興趣的學者。偶然從一位哈佛訪問學者那里聽說了鄭各莊后,胡必亮和賽奇就想從比較的角度考察這個北方村莊城鎮化轉型的特點。
賽奇是中國問題專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到訪過中國,曾任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經過實地探訪了解鄭各莊的發展概況后,“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城鎮化轉型較為成功的特色村莊,可以作為研究中國城鎮化的一個微觀案例。”胡必亮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以案例教學而著名,很多很深刻的研究不是純粹理論到理論,而是以案例來說明。之所以把鄭各莊列為案例,是想通過鄭各莊解剖中國新的城鎮化模式以及一系列問題,如人口城鎮化、工業化、集體福利等。”
賽奇也同樣認可鄭各莊的研究價值。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鄭各莊不僅是大都市的郊區而且靠近首都政治中心,“如果深入分析這個村子的發展經驗和現實困境,能透視出很多中國發展的狀況,能看到工業化、城市化的活生生實踐,能看到企業家精神,能看到政府的治理行為,能看到鄉村民主和自治。”
2009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啟動了一個關注中國公共政策與政府創新的案例研究項目。
與商學院的企業案例有所不同,“中國公共政策與政府創新的案例研究項目”側重從宏觀政治經濟學和新型政府決策和治理的角度,在過去幾年中針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轉型中各個領域的不同政策現象以及各級政府的政策決策或創新治理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
美國學生對中國有興趣也有誤解
課堂交流氣氛熱烈,課后仍有很多學子追出課堂提問
“1990年,我帶領村里幾十個壯勞力在北京亞運村做工程時,一位規劃專家曾問我,你們農民總是在為城里人建設城市,能不能為自己造城呢?2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果然憑自己的智慧造出了一座城。這座城的規劃者、設計者、建設者和擁有者就是我們鄭各莊的農民。”20分鐘的演講里,黃福水講述了鄭各莊村“主動城市化”的發展歷程。
20余年來,鄭各莊通過土地置換推動產業轉型,從“農業村”轉向“產業村”,在經濟規模到一定程度后再向“服務村”升級。目前,面積約為2.9平方公里的鄭各莊村已經形成了生活居住、教育科研、科技產業、旅游休閑產業四個功能板塊,現代城市化社區初步形成。村里自營實體公司由1個發展到35個;產業工人由300多人增至1.3萬人;農民人均年收入從3100元提高到45500元。
對哈佛學生們關心的“村支部書記產生過程”等問題,黃福水都給出了坦誠的回答:“村干部是通過‘兩推一選’的方式來選舉的,有點像‘海選’。其實和你們總統選舉的程序是有類似之處的。”黃福水的話引來了陣陣笑聲。
問題顯示出美國學生對中國的了解和興趣,但仍存有一定誤解。“同學們普遍認為中國農民貧窮、素質低,都想從農村出去打工。”當黃福水告訴哈佛學子們“在鄭各莊村,村民們不用出去打工,不用到城里去擠公交車,到2015年人均收入可以達到1萬美金”時,他們表示了震驚與贊賞。
關于幸福指數的問題,黃福水拿周邊的村莊舉例,“農村都有個現象,就是大家攀比蓋房,房子越蓋越高,但周邊環境仍然非常惡劣,和污水、豬圈等生活在一起能幸福嗎?”他表示幸福指數實際上是個綜合指數,既要改善生活環境,也要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我們努力為每位村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每個人都有一份工作,每個家庭都是企業的主人,土地收益是大家共享分配。農民在企業入股,有著人均17萬股份,每年不低于15%的回報。”
課堂交流氣氛異常熱烈,這次課后來被同學們認為“近年來最好的案例課”,課后仍有很多學子追出課堂提問。
“主動城市化”要考慮現實條件
創新必須與各方面條件相匹配,而最關鍵的不是資源問題,是人的問題
在胡必亮看來,鄭各莊之所以能入選哈佛案例,是因為成功實現城鎮化轉型。“成功首先體現在村莊集體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福利改善,民主化程度提高。其次,鄭各莊通過產業轉型,完成了工業化,進而改變人口聚居方式,代表了城鎮化發展的方向。鄭各莊的一些創新性探索,實際上是突破了現行的制度和體系,但從長遠來看代表了未來制度變遷的方向。”
“黃福水是從一個經濟能人成長起來的,但他在很多方面又超越了其局限。他不搞家族式治理,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主動走出去。可以說,他更像一個具備現代市場知識的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在他身上有很好的體現。”對于鄭各莊的未來,“村子的發展受制于大的政策環境,鄭各莊仍然面臨土地利用制度、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等方面的制約”。
問及黃福水此行最大的感受,他用“驚喜”來形容,“哈佛大學就是我十幾年前夢想中鄭各莊村的樣子,大學沒有圍墻,到處都是開放的空間和設施,再過些年,鄭各莊村也會成為這個樣子。”
黃福水并沒有夸大其詞,他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目前,鄭各莊村已經將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引入村莊。“校園是最有生機的地方,商業、人氣能夠給村子帶來持續發展空間,并且能夠提升整個村莊的文化素質。”
2012年是鄭各莊村第四個五年計劃的第二年,黃福水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村民的年均收入突破6.5萬元,村莊總資產達到100億元,把鄭各莊打造為京郊最有代表性的生活居住、投資創業、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的復合型社區和民生幸福指數最高的村莊。這些數字和承諾讓美國學生驚奇并贊嘆,但是黃福水深知前行的路并不平坦。
胡必亮表示,“在現階段中國的大轉型時期,鄭各莊的發展模式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不能照搬,創新必須與各方面的條件相匹配,如整體環境、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等,其中最關鍵的,還不是資源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魏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