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這是我國首部由國務院批轉的促進就業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2月8日《人民日報》)
國家將形成正常工資增長機制,實乃民之所盼,令人欣喜。
正常工資增長機制的關鍵之一在于“正常”二字。那么,如何才能確保“正常”呢?
近年來,各地不斷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但不少百姓反映感覺收入增加不明顯。有網友說,看看相關數據,再看看自己的收入,“我拖了大家的后腿……”。這是為什么呢?問題在物價跑得較快。因此,正常工資增長機制要體現“正常”,首先要與物價指數掛鉤,讓“錢袋子”跑得過CPI,從而保證百姓不因通貨膨脹而蒙受損失,不因物價上漲而使生活水平下降,產生切實的“增長感”。
其次,要做到“提低”與“控高”相結合,防止百姓工資“被增長”。如果不能有效“提低”并“控高”,努力縮小收入貧富差距,往往會形成低者更低、高者更高的態勢,造成中低收入人群在統計上“被增長”。“提低”就是按照規劃要求,使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控高”就是調控部分國企高管過高薪酬和某些收入過高行業的工資水平過快增長。
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讓百姓的日子好起來。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就是要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長感”,大幅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讓他們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