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關注“發展實體經濟”系列評論之七
蔣悅飛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實體經濟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筆者認為,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應突出強化樓市調控,避免樓市成為實體經濟的“吸血鬼”。
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有的人不生產產品、不付出勞動,只憑著手中的資金,就能通過高利貸輕松獲利40%以上,或者買棟房子坐等30%的升值空間,這些所謂“財富增值”的神話,一度在國內不少地方上演。資本“暴利”的光環曾經使勤勤懇懇做實業者黯然失色,瘋狂的民間借貸和暴利的房地產“盛宴”帶來的惡果,是實體經濟的極度“失血”。
在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前,中央的這一決策可謂對癥下藥。當前,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大經濟體敲響了警鐘。一些制造了“經濟繁榮”泡沫的發達國家開始轉而重振實業,而德國在陷入泥潭的歐洲債務危機中獨善其身,秘訣就是其一如既往地重視實業。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金融工具可以讓實業如虎添翼,然而一旦過度,也可能帶來洪水滔天的危害。
眼下,發展實體經濟更需要的是行動。15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九屆《財經》年會上也表示,將進一步精確“實體經濟”的概念,通過金融市場的實際活動,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筆者看來,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要特別警惕貸款向民間借貸和房地產行業的曲線流向。因為,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房地產一度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帶動全國房價出現報復性反彈。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面對2012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一位開發商就曾直言:“定向發往一個制造企業的信貸資金,在經過多次往返后,誰也無法掌握它的去處,房地產業顯然會成為最有可能吸納大筆資金的領域。”
房地產強大的“抽血”功能,并非開發商一廂情愿的妄語。然而,飽受各種復雜形勢挑戰的中國經濟,已經經不起房地產的再次膨脹。報道顯示,即便在今年最嚴厲的宏觀調控之下,房地產的毛利潤仍然有增無減。來自觀點地產的統計顯示,今年入選30強的地產企業年的平均毛利為42.73%,較2010年的38.26%提升4.47%;平均凈利率為28.91%,較2010年更是大幅提升8.42%。
客觀來講,房地產開發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但房地產的投資投機需求所帶來的“抽血”效應,已經嚴重擠壓了制造業的生存空間,使得房地產市場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資本的“黑洞”。比如,以制造業起家的溫州經濟,如今一腳陷進了民間借貸的泥沼,一腳踏進了房地產的泡沫,實體經濟已經奄奄一息。而民間借貸的最終指向,往往也還是房地產。由此可見,如果不鏟除房地產的暴利性和投機性,中國制造業將難以起死回生,中國經濟振興將難以回歸正道。
當然,房地產的畸形膨脹離不開整體經濟環境和賭徒式的投機溫床,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房地產當做經濟結構調整的敵人,那種認為僅靠打擊房地產便能拯救中國經濟的想法,顯然也是行不通的。事實上,只有當經濟結構逐漸轉型,房地產成為一個利潤回報合理的正常產業時,兩者之間才能相得益彰。
筆者認為,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發展實體經濟的要求,在2012年必須繼續堅持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繼續擠壓房地產的暴利空間。同時,有待各級政府部門落實相關配套,讓各類制造業能夠從銀行借到錢,從市場賺到錢,縮小制造業和房地產之間的行業差距。如此才有利于實體經濟的升溫,有利于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