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記者調查】球場、餐廳、會所聚集 防災教育公園基本已成高檔消費場所
2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西四環四季青橋附近的曙光防災教育公園,公園處于西四環路、紫竹院路和板井路圍成的三角地帶之中。公園可以免費進入,游人可以散步休閑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公園南側臨紫竹院路的狹長綠化帶,綠化帶中有多處以地震避難作為主題的雕塑,偶爾有行人駐足觀看。
在公園南門的一個入口處,記者看到了公園的平面圖,在圖上標示了“應急避難場所、應急指揮、應急醫療救護、應急物資供應、應急棚宿區、應急廁所”等場所的相應位置,從這張圖上看,并沒有標示經營場所,而密密麻麻的應急功能區,也說明了公園設計的初衷應該是為周圍居民提供應急避難的場所。
從南門進入公園,一個高爾夫球手揮桿的雕塑矗立在記者眼前,道路兩側各有一處圈起來的綠地,周圍是高大的圍網,這就是網民所反映的高爾夫球訓練場。在路西一側的訓練場上,記者看到十幾個人正在練習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場往東,記者還發現多處經營場所,有兩家高檔的餐廳和一家會所,會所北面還有一家網球俱樂部,打球的人還是不少。記者粗略估計,這些經營場所大約占據了公園三分之一的面積。
一位在公園里遛彎的老人告訴記者,她家就在附近,原本這里規劃的是綠地,但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建了高爾夫球場和會所。“這些都是有錢人消費的地方,高爾夫球我不知道,就說這網球場,一個小時也得七八十塊,哪里是我們普通老百姓能進得去的地方。”老人指著網球場抱怨道。
【官方回應】公園變球場是“以綠養綠”的新嘗試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北京市地震局應急救援處的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對于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他們只負責業務指導,即如何規范建設和監督檢查,具體管理歸產權單位,也就是說誰建的就歸誰管。
記者隨后聯系了公園的管理方北京市新興曙光科貿有限公司,該公司黨總支書記韓建國向記者介紹,曙光防災教育公園占地27公頃,用地原屬海淀區四季青鎮曙光村(后劃歸海淀區曙光街道辦管轄),而曙光公司就是曙光村的集體經濟組織。
韓建國介紹,公園是曙光村根據“京政發1994年7號”文件,在村集體土地上建了一片綠地,該文件規定出于為綠地的日常管理提供必要資金的需要,允許在綠地上適當安排公園和體育、娛樂設施。2005年10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18號文件批復同意在綠地上建防災教育公園,公園于2008年5月建成。
據了解,從2007年前后開始,曙光公司就分別與多家公司達成協議,在綠地、公園里陸續建起了網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高檔餐廳(會所),獲取不菲的租金。
韓建國承認,將公園內的地面建筑、草地租賃給其他公司經營是公園管理方的主要收入來源,這筆收入每年大約有1200萬元。
據韓建國介紹,曙光公司和公園內商家都簽訂了協議,約定商家必須無條件服從政府應急需要。“如果發生地震,只要政府一聲令下,高爾夫球場馬上就能搭上帳篷住人。”韓建國說。他同時表示,公園管理方將不再引進新的經營項目。
公園所在的海淀區曙光街道辦副主任曹建華證實了韓建國的說法,他告訴記者,曙光防災教育公園是政府探索“以綠養綠”模式的一次嘗試。對于網民質疑的聲音,曹建華坦承,的確與當地的居民溝通不夠,以后會采取適當形式與居民進行澄清和溝通。
【深度閱讀】公共資源“私有化”、“專屬化”何時休?
雖然有關方面搬出了種種“合理合法”的理由,甚至可以說巧舌如簧,但依然掩蓋不了公眾對“富人階層”或“特權階層”的奢侈消費擠占公共資源產生的深刻憂慮。
2010年6月,杭州30多家“富豪私人會所”占據一線湖景被媒體曝光;今年5月,故宮“建福宮”和頤和園又相繼被曝開設私人會所。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斷見諸報端或網絡媒體,讓公眾對這種公共資源“私有化”、“專屬化”的做法越發深惡痛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城市綠地、風景名勝、博物館等都屬于公共資源,既然是公共資源,就應該堅持其公共屬性,而不應該只是少數人所享有的“特殊領地”。近年來,許多公共資源距離公眾愈來愈遠,距離“特權階層”、“富人階層”卻越來越近,時常引發熱議,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當高爾夫球場、會所、高檔餐廳,當這些與“奢侈”有關的元素都聚集在這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震避難公園里的時候,公眾敏感的神經無疑再一次被深深地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