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3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發現冒出黑煙,工作人員已迅速撤離現場。
中新網3月29日電香港《大公報》29日刊文說,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給國際社會造成巨大沖擊,但中國政府此次的從容應對贏得了國內外普遍的贊譽。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眾多部委吹響了“集結號”,形成了監測合力,最新的信息通過電視臺、政府網站、手機報等多種渠道,第一時間予以公開,消除了民眾的“核恐慌”。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給國際社會造成巨大沖擊,但中國政府此次的從容應對贏得了國內外普遍的贊譽。特別是26日,黑龍江省檢測到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的極微量碘-131,中國政府旋即對社會發布,并告知公眾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范圍之內,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行動。
經歷了非典的反面教材和汶川地震的全面歷練之后,中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突出表現之一就是信息公開更為及時主動。中國在第一時間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眾多部委吹響了“集結號”,形成了監測合力,最新的信息通過電視臺、政府網站、手機報等多種渠道,第一時間予以公開。
在搶鹽風波發生之后,中國的衛生部門緊急澄清食碘鹽可防輻射的誤解,發改委、商務部則調運庫存食鹽,平抑市場,同時號召民眾理性對待日本核危機。在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風波很快化解。
以往一些地方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隱瞞封鎖消息,往往造成社會恐慌,結果反而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成本來消弭負面影響。對比之下,此次應對日本核輻射問題,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積極主動及時的信息公開,不僅穩定了公眾的情緒,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既是對百姓負責,亦是對政府自身負責,效果良好。
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將“社會心態”問題納入。培育國民健康的社會心態,避免和消除消極的社會心態,除了深化改革、推進社會公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之外,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在政府與民眾之間架設一個順暢的意見溝通和反饋渠道,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于讓公眾在面對突發危機時能夠擁有平和理性的心態,避免群體性的焦慮。對此,政府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馬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