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網友:多種原因造成“心態老齡化”
觀點一:
工作、身體的雙重壓力
大連網友:太累了,真想早點退休,現在不僅僅是私企,連機關事業單位也是壓力重重。
北京網友:物價上漲太快,薪水上漲速度遠遠跟不上,生活壓力大。大家身體都很糟糕,很多40多歲的人就那樣突然生病走了,你說能不覺得自己老嗎?
觀點二:
用人體制造成“被老化”
上海網友:我們沒把自己當老人,覺得自己在40歲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單位硬是要把我們朝老人標準靠,有什么辦法?別說45歲,現在用人單位只要看你超過35歲就覺得老了。
杭州網友:中國45至54歲人群,因為就業的機會被社會拋棄了,所以感覺老了。中國45至54歲人群人未老,心卻老了。
北京網友:深層原因是45至54歲人群,特別是基層,已經遭遇晉升的天花板,在單位幾乎啥機會也沒了,就等退休了。社會把大于45歲人的舞臺給拆了,沒戲唱了不老才怪呢。
觀點三:
被邊緣化導致心態變老
南京網友:40多歲的人如果還沒在領導崗位,在工作中一般缺少競爭力,慢慢的就被年輕的、剛進入社會的代替了,所以自己也就被社會劃分為老年人一類了。
南寧網友:不是我們認為自己老了,而是被老年啦。我們國企一系列的東東就是要你認為你老了!在企業被邊緣化,被老年化,幾十年的經驗抵不上一張學歷,更談不上尊老敬老,從領導開始就認為你是企業的包袱,咱們能不老嗎?
正反例pk:自我調適心態很重要
48歲的老陳:現在就等退休了
老陳是記者一個朋友的二叔,在南京一家事業單位做駕駛員。“就是這么回事,反正我是早覺得自己老了。”昨天在電話里聽記者說了調查報告的事后,老陳連連幾聲長嘆,倒起了苦水。
“我1987年就參加工作,要說年輕時也曾風光過一陣子。”老陳說那時候司機很吃香,一張駕照比啥都金貴,他先是進了一家國有企業,“出車的活說實話不多,基本上就是養著,來筆生意就跑一趟,悠閑得很。”沒過幾年,老陳被單位領導調過去開專車,同時也負責接送一些重要客人,老陳應酬漸漸多了,肚子也慢慢大了。好景不長,1998年老陳下崗,在家無所事事了一年后總算托老關系進了現在這家事業單位。“之前在廠里被慣出來的臭脾氣可害了我。”老陳說,這幾年因為脾氣的事得罪了不少人,“雖然不至于開除,可基本上算是直接進入養老階段,好差好活很少輪到我。”
老陳現在最愛端個茶杯和那些單位里50多歲的同事打牌下棋,用他的話說,“都老桿子嘍,混日子等退休唄。”
54歲的老朱:剛騎車去了趟黃山
老朱是記者的球友,每周固定到健身中心打三次乒乓球,游一次泳,風雨無阻。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老朱剛剛從黃山回來,“騎自行車去的,10來個人,我年紀最大。”
說起“心態老齡化”的問題,老朱一直在電話里笑。“這個我可以理解,10年前我也覺得自己老過。”10年前,老朱在南京一家媒體做編輯,“每天值夜班,很苦很累,但水平有限,干了幾十年還是個小編輯,跟剛進來的小年輕比起來,能力、理念、身體都差一截子。”當時老朱還被查出來慢性病,“都是常年伏案工作逼出來的毛病。”那段時間,老朱經常會心情不好,發脾氣。
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朱結識了南京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團體,40多歲的他被邀請參加了幾次活動,“每出去玩一趟,總覺得精氣神煥然一新。”老朱見多識廣,人生閱歷豐富,而且人極厚道穩重,很受團隊里的年輕人尊敬。過了兩年,團里幾個小伙子張羅著開個戶外用品店,讓老朱去當店長,“我沒怎么考慮就同意了。”
幸運的老朱,在奔五的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開始煥發第二次青春,不但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條,自己也越活越年輕。“心情好了,身體也好了,更重要的是,有個平臺能讓我發揮自己的價值。”
老朱說,他理解那些說自己老了的同齡人,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關鍵是你是否有勇氣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是否有決心去適應和堅持。”
專家:要讓中年人覺得自己還“中用”
“一般來說,到了60歲以上才算是老人,現在45至54歲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覺得自己老了,這不是個人問題,跟整個社會氛圍有關。”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學所副所長李寧寧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來自工作上的競爭、家庭負擔以及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太快等諸多因素,導致這些人“身未老,心已老”。
在李寧寧看來,在工作上處在重要位置的人,會覺得自己仍年富力強,能做很多體現自己價值的事情。相反,那些在單位中“退居二線”的人,以及正處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會有種失落感。“現在考公務員,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用人單位招人,也喜歡設置‘35歲以下’這個門檻;在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到了45歲還沒有被提拔,基本就沒事可做了,他們被硬性地劃到‘老人’這一群體里,客觀上造成一種‘老了、沒用了’的感覺。”
“‘身未老,心已老’,改變這種消極的現狀,首先是個人要調整心態,多做讓自己感覺年輕的事情,其次就需要社會創造氛圍,為這些被邊緣化的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施展創造力,體現出他們的自身價值。”李寧寧舉例說,“比如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為他們找份工作,既能解決一家老小的生活問題,又能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用。經常聽到上了年紀的人感嘆‘人老了,不中用了’,如果讓他們覺得自己還‘中用’,就不會有老了的感覺。”(記者張磊 戚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