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4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副主席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會見出席第三屆亞洲政黨國際會議的代表。 中新社發 滿會喬 攝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日電 題: 中共以更成熟自信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此前的一個月,至少有十個以上國家的政黨代表團來華訪問,與中國共產黨進行黨際交流與合作。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賀國強出訪埃及、西班牙、約旦和蒙古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訪問越南。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政黨外交已經成為中國總體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今年初向媒體介紹說,截至二00八年底,中國共產黨已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的五百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著不同形式的友好交往及聯系,一個以各國主流政黨和政黨國際性或地區性組織為對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政黨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
時殷弘說,六十年前,中共成為中國的執政黨。從此之后,政黨外交就在中國的整體外交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當時,面對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這一復雜形勢,中國實行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對外政策。由于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共產黨執政,國家關系首先通過黨際交往渠道拓展,黨的對外工作在推動中國同社會主義各國開展友好合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九五六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執政以來的首次黨代會——中共“八大”,五十六個國家的政黨派團來賀。毛澤東在大會上豪邁地宣告:“我們并沒有孤立的感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共對外交往的指導思想和交往對象,都進行了重大調整。“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被確立為黨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一九八四年五月,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勃蘭特率團訪華,中共領導人在接待勃蘭特時首次提出“超越意識形態的分歧,謀求相互理解與合作”,使中共同西歐社會黨的關系實現了重大突破。目前,中國共產黨與西歐的左、中、右翼各類政黨都保持著各種形式的交往關系。
王家瑞曾向媒體表示,政黨外交發揮“全天候對話”、“柔性外交”、“人脈聯系”等獨特優勢,在一些雙邊關系出現困難或面臨突破的關鍵時刻,積極溝通,多方配合,為推動解決問題提供了另一條路徑。
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的建立。前些年,在中日關系陷入困境的時候,兩國政黨之間始終保持著交流和溝通的渠道。為了推動兩國關系難題的解決,兩國執政黨于二00四年三月建立交流機制,通過黨際交往的渠道,推動兩國關系逐漸回暖。
在今年二月舉行的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上,日方代表表示,這一機制已經成為中日關系平穩發展的“穩定器”、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的“助推器”、處理雙方摩擦的“減震器”。
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國家與中國尚未建立外交關系,在同這些國家的交往方面,政黨外交也扮演著更加靈活、有效的作用。王家瑞表示,中國共產黨同一些未建交國的主要政黨有著不同形式的黨際關系,這種黨際交往超越了國家間無外交關系的障礙。通過這種交往,結識了很多新朋友,這些國家對中國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項工作的意義,那就是‘鋪路搭橋’。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與未建交國政黨的友好交往,鋪設友誼之路,搭建友誼之橋。”王家瑞說。
近年來,政黨外交也越來越重視多邊舞臺。二00四年九月,中國共產黨主辦了第三屆亞洲政黨國際會議,來自三十五個國家八十一個政黨、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和代表發表了呼吁亞洲政黨團結合作的《北京宣言》,這被稱為是中共參與多邊政黨交往的一個創舉。
日益活躍的政黨外交,成為中共展現開放姿態的重要平臺,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執政黨的窗口。中聯部副部長陳鳳翔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共產黨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開明開放的鮮活形象替代了封閉保守的刻板印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