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精神追求的民族,肯定是陷入物質主義的狂熱崇拜之中。所有這種淪陷,我覺得正是上一個淪陷的必然結果。當代大學生只是一個典型的表現。
沒有精神,人是理性人,必然會追求物質和金錢,并且會形成一種瘋狂的拜物教崇拜。在物質的面前,所有的其他的東西都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比如人格、比如尊嚴、比如自由思想的權力、比如個人奮斗的榮耀等等。并且,物質和金錢會成為一種“硬通貨”,用普通的話說就是“沒有錢搞不成的事情”。如果物質和金錢有這么大的魔力,怎么不讓當代大學生產生物質主義和金錢主義的無比狂熱!
去問當代大學生。讀書干什么,肯定說讀書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找個好工作干什么,找個好工作不就錢多麼。這是個最直白和根本的回答。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一個中國剛剛富裕起來的時代,對于物質和金錢還不是那么理性和冷靜的時代。在一個社會秩序混亂和價值觀喪失的時代,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有了錢什么都可以;沒有錢什么都不可以——包括他們自身的讀書,政府都是是一種無比功利和搜刮的態度來進行收費。沒有錢,連大學的門都入不了!他們如何不物質崇拜和金錢至上!當然,在一個市場經濟社會里,任何都需要交換和交易,金錢和物質不可或缺,但陷入物質和金錢拜物教就是一種社會、人格和國家的異化了。這個是不用太多的分析的。
韋伯提出社會分層,提出了三種分層資本:財富、聲望和權力。并且三者之間一般是分屬于不同的階層的,從而形成一種相互依賴和互動的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的改革,可能慢慢的會陷入一種“權貴市場經濟”或者說叫吳敬璉先生警惕的“權貴資本主義”,形成一種“贏者通吃”的狀況,最終導致社會結構的“斷裂”——這是一個可怕的將來預警。因為一個斷裂的社會,肯定會是一個陷入動蕩甚至革命的社會。在中國,金錢的魔力和魅力已經完全消泯了權力和聲望的魅力。有金錢,這些都可以購買的到!所有的其他的社會資本都喪失了其內在應該具備的價值,金錢價值成了他們的唯一的崇拜和評判價值。在這樣一種社會語境中,當代大學生拜金、拜物也就見怪不怪了。
物質的欲望是沒有底線的,所以當代大學生當然也包括所有的中國人都過的不快樂,過的不如意。對金錢本身的追求已經代替了追求金錢實現其他目標的追求。看看很多貪官,貪污幾千萬也不用,還是繼續無比貪婪的貪污,人格異化到何種程度。
學生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沒有足夠的謀取經濟收益的能力,所以通過其他各種手段和方式來謀取金錢和物質享受就是必然之意了。這難道不是一個無比可怕的前景嗎?比如身體資本化,就是當代社會的問題和欲望在大學生群體上的一個典型表征。
第三大淪喪:性開放和性放縱。
性不神秘,甚至可以說很美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相愛然后做愛生產出來的,根本上是值得禮贊的事情。因為沒有性,就沒有我們社會的繁衍,也沒有我們每一個人。但我們的這一塊在年輕人和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是一片空白甚至是完全失敗。
羅素曾經睿智的分析說,如果我們社會把性神秘化會造成什么后果,這都是一個世紀之前的已經預料到了的結果,但我們的中國現在依然毫無反省。網絡上有人說:當代年輕人當然包括大學生的性教育全部都是A片完成的!夸不夸張呢,一點都不夸張。
一方面是完全的屏蔽,以為會造就一個無比單純和美好的年輕一代。可是身體和生理是壓不住的,欲望是壓不住的,人的感情是壓不住的;另一方面是缺乏道德制約和分級制度的大眾傳媒的無比的色情化、黃色化和暴力化。而這些當代大學生都接觸到了并且肯定學習了。甚至說當代大學生在小學時代就已經無比精通了,但身體的成熟不意味著精神和心智的成熟,所以才會有那么嚴重的后果。
把一個本來正常的東西神秘化,就會激發更大的興趣。比如年初的艷照門事件,在中國大陸這么火,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的長期對于性的神秘化的政策造成的畸形的性觀念。正常的性觀念沒有了,大家盛行和傾慕的就會是性泛濫、性暴力、性變態……反正不是正常的性觀念和性行為。
我堅決反對將性行為道德化,但我也堅決反對將性行為完全生理化和快感化。任何一個民族不可能脫離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性觀念和行為同樣如此。西方的個人的性行為可以與公眾、社會甚至家庭毫無相關,但中國不是這種文化背景,所以不可能完全是西方同軌。一個人的性行為比如婚外戀在法國可能是一種無比浪漫的舉動,但在中國無論是對當事人還是對當事人雙方的家庭、工作單位、親人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怎么可能學習西方?
就大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到的比他們知道的要多很多;他們做的比他們需要承擔的多很多。個人道德缺失的時代,性就完全成了一種生理的追逐——這其中性病的傳染、后果的不承擔、身體的金錢化交易等各種怪胎和現象就出現了。性學研究專家李銀河不斷鼓吹,任何性行為只要是“私人、自愿和成人”就無可厚非,當代大學生好像只要成人都滿足這種條件。所以性泛濫和性濫交就成了必然。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在美國,可能是無所謂(美國也很所謂的,其實),因為這種現代病(它畢竟是一種社會病而不是應該鼓吹的)美國社會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構建了完善的社會救助體制和保障體制。比如,未婚媽媽的救助機制,比如單親家庭的保障生活機制,但中國有嗎?中國的一個未婚者如果生了小孩,會有那么寬容的社會輿論環境嗎?會有那么完善的社會救助機制嗎?會有那樣無困擾的社會心理和觀念嗎?李銀河之流能否給我一個肯定的答復?如果可以,我就不反對。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比如未婚生子,這個主角會永遠的被從主流社會被開除出去,為了謀生為了生活陷入犯罪、墮落是必然的結局。當中國現在的社會問題成千上萬,如果不是威脅到國家安全——比如艾滋病防護和治理,是上不了國家戰略層面的。所以我估計再過50年這種針對性泛濫的正常后果(僅僅是未婚生子單親家庭)的救助機制都不會建立起來。而且,就性泛濫本身而言的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其中之一的性病橫行、艾滋病泛濫(當然艾滋病泛濫肯定不僅僅是性泛濫和性濫交的后果)造成多大的社會負擔、毀滅了多少人的幸福和生活!這難道不值得反省?
就個人而言,看到一則新聞,說廣州的有大量的年輕媽媽必須進行試管嬰兒的培植。原因很簡單,年輕的時候過度放縱不顧身體的可能性,墮胎次數過多,結果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這種家庭,將來會美好嗎?關系會和諧嗎?是一個大的問號。
無知者無畏。當代大學生在這一塊就是典型的無知者無畏。而環境告訴他們的是,無所謂啦時尚啊;學者告訴他們的是,正常啦人性啦;欲望告訴他們及時行樂啦想做就做啦——而生活和將來會殘酷的告訴他們的是:你所有做的一切,能夠承擔的只有你自己。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也沒有組織,也沒有社會——這是我們中國的現實,無比冷酷。一個被社會冷酷的人,會以加倍的冷酷的態度來回報這個社會。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反求諸己”——特別是當代大學生。(錢廣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