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系協會副主席白麗娟日前在紐約接受記者采訪,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變化稱贊不已。 中新社發 魏曦 攝
美中關系協會副主席白麗娟日前在紐約接受記者采訪時,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變遷,向記者介紹與中國體育代表團交往的往事。 中新社發 魏曦 攝
中新社紐約十一月十七日電 題:白麗娟比較七十次訪華:那是兩個不同的星球
中新社記者 魏晞
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門廳里,白麗娟指著一張黑白照片對記者說:這是一九七四年基辛格接見出訪美國的中國少年武術代表團,與他握手的少年是當時年僅十一歲的李連杰。而照片中的女士就是她自己。
白麗娟,英文名Jan Berris,現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自一九七一年起,為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工作,她曾經七十多次訪華,見證了“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訪華,中國各屆領導人訪美等重大事件。
“三十年前,來美國的中國人會比較拘謹,但非常友好,善良。當然,三十年后,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能夠更好的實現理想,發揮潛能,但依然很友好,善良。” 白麗娟說。
和現任主席歐倫斯“總是對美中政策感興趣”不同,白麗娟對人更感興趣,“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我覺得很興奮。”
說起三十年來中國人的變化,白麗娟有自己的觀點:我最早的中國朋友在三十七、八年前就結下了。不,我不認為他們有什么變化,他們和我第一次去中國時遇到的幾乎都是一樣的,總是友好,友善。
事實上,在她的朋友中,可以很容易發現那些中國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從周恩來到李連杰。當她在記者面前翻閱著那些照片的時候,幾乎每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
“第一次見到李連杰時,他還只是十一歲的孩子。中美建交三十年,中國也發展了三十年,”白麗娟笑著說:“我的中國朋友多得自己都數不清。”
一九七三年的一個下午,我作為美國代表團的成員,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在合影時,周總理突然對我說:‘我想請這個代表團中最年輕的成員白麗娟小姐告訴我,背后墻上那幅畫中的三個字是什么意思?’”“我當時臉都紅了。我會說一些中文,可是讀寫的水平不怎么樣。當我準備向總理說抱歉時卻發現,我認識那幅畫和上面的三個中文字:迎客松!原來前一天晚上吃飯的中國餐館墻上,有一幅一模一樣的迎客松,“當時坐在我旁邊的喬冠華正巧教了我這三個字。”白麗娟說完,哈哈大笑。
白麗娟的朋友里,不僅有許多政治人物,還有很多普通的中國人。
“我從事美中關系工作三十多年了,中國也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但我總能遇到很多有趣而友善的中國朋友,這是我這份工作最棒的地方。”
我不喜歡把人歸類,比如你說的“大款”,白麗娟說。“我知道現在人們對做生意更感興趣,對賺錢更感興趣,確實有些中國朋友他們現在很有錢了,但他們來找我,希望我幫忙在環保和慈善方面,找一些項目,做一些事情,我很樂意。”
白麗娟曾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提到,第一次在文革時期訪華時和最近一次訪華的不同感覺。
“那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兩個不同的星球,根本無法比較。一九七三年我跟朋友站在民族飯店前面爭論問題,我們就站在長安街的中間,大白天大約下午兩三點,我們在大街的中間站了約十到十五分鐘,一直在爭論問題。因為街上幾乎沒什么車,當時真的能在大街上站著。但現在上海和北京變得像紐約和華盛頓,對我來說太西化了。”
“我去過中國幾十次,但一直沒有機會在普通的中國朋友家住住。這是因為過去中國人住的房子都比較小,很難安排,我總是吃過一頓美味的中國家常菜后就離開了。現在很多中國朋友都住上了舒服、漂亮的大房子,我想我會有機會到中國朋友家住住的。”白麗娟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