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本網獨家>

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與思考——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

2025-01-10 16:28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資源型城市是伴隨著人類對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的開采、加工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研判文獻后發現,國外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自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但目前研究活躍程度有所降低;其研究總體可分為3個階段,即理論萌芽與創立、理論發展與完善,以及理論提升與應用。王詠劍和楊曉光指出,包括德國魯爾、英國蒂斯、法國洛林、日本九州、加拿大薩德伯里和美國匹茲堡等在內的地區或城市通過采取對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延長產業鏈等措施成功實現了轉型。但是,另外一些城市,由于未能及時開始轉型,社會與經濟則逐步陷入停滯且趨向衰落,如阿塞拜疆的巴庫等。有的城市形勢則更嚴峻,最終基本上走向了衰亡之路,如委內瑞拉的卡爾馬斯等。

國內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先后經歷了初、中、高級3個階段。進入21世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研究角度日益多樣化。除了專家學者從理論和學術角度進行研究外,資源型城市也在積極努力,認真推進轉型。

我國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其中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占比79.39%。這些城市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但現在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困難,其轉型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對資源型城市轉型機制進行了研究,并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提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策略,為我國數量眾多且處于成熟型、衰退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找到一條務實可行、高效管用的好路子。

資源型城市轉型機制

理論基礎

資源型城市轉型涉及的理論較多,經典的主要包括:“雙碳”戰略、生命周期理論、城市企業化與企業城市化理論、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理論、空間優化理論、產業生態理論、產業演進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等。

結合國內資源型城市發展特征,研究提出“理論-動力-周期-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理論分析框架(圖1)。

這一理論分析框架主要是基于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角度而提出的,體現了功能相關、競爭協同、信息反饋,以及優化演化的鮮明特征。

轉型機制

構建的“理論-動力-周期-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理論分析框架整體涵蓋了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可能涉及的理論體系、動力保障、周期把握及產業確定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全面性和綜合性。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資源型城市轉型共涉及4個子系統,分別為理論子系統、動力子系統、生命周期子系統和產業子系統(圖2)。

機制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資源型城市“理論-動力-周期-產業”轉型機制是一個有機統一且相互聯動發生作用的整體。

理論子系統在所有子系統中居主導地位。主要考慮其為城市轉型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和保障,無論是動力子系統體系中的推動力還是阻力的分析把握,以及產業子系統中產業遴選、實施等都需要理論支持。在列出的理論群中,“雙碳”戰略居于最高層級,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揮最重要的影響力作用。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的更先進理論的誕生,其也將讓位于最新的理論指導。除了最高層級的理論支持外,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上,其他理論也將發揮自身影響力。這些理論有的是正面促進,有的則是避免負面,還有的呈現一種客觀中立。例如,空間優化理論從正面視角給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時要從自身出發,要從優化布局產業的角度考慮,對原有的實體空間重構、重塑,以期達到轉型效果的最佳化。

動力子系統在所有子系統中最為關鍵。資源型城市轉型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是否能夠獲得可靠、穩定、持續的動力源泉。在動力子系統中,從宏觀角度劃分為驅動力群和阻力群,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所依靠的最終的凈動力是驅動力群與阻力群的合力。雖然動力子系統關注的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動力供給,但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發揮正向力量的驅動力群,還是體現負向力量的阻力群,其背后都涉及政策、環境、社會、金融、人才、科技、創新等元素,而這些元素與產業子系統、理論子系統等也都因此而發生了實質性、內生、多向的反饋聯系與作用。

產業子系統是所有子系統的核心。資源型城市之所以會成為資源型城市,主要依賴的就是資源型產業,因為資源型產業的興起和逐步發展壯大,推動城市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使之成長、壯大、繁榮。同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賴以生存的資源逐步趨向衰竭,相關的資源型產業開始走下坡路,此時就需要及時對這些產業進行調整。通過采取有效轉型舉措,當非資源型產業比重逐步加大乃至逐步超越了資源型產業時,即正向的力量超過負向的力量時,資源型城市有望獲得新生,跨越生命周期衰退期的“死亡陷阱”,步入再生期的嶄新階段。當然,這是一種徹底的最為理想的狀態。實踐中,對于不同的資源型城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資源型城市轉型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將原先所依賴的資源主導產業徹底摒棄。通過對原先的資源型主導產業進行產業鏈延伸等模式,該產業可以繼續保持甚至是獲得新生。

生命周期子系統主要是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時間維度上的測度。整個體系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通過時間來決策、實施,并最終獲得驗證。同時,該系統對資源型城市何時開始轉型,及時進行發展風險預警,以及最終轉型是否成功的效果測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生命周期子系統是另外3個子系統存在的先決條件和基礎支撐。離開了這一系統,談論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無疑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資源型城市剛剛興建的時候,資源型產業的發展之路一片光明,前行的道路也是一條坦途。此時,自然不需要開始思考城市的轉型之路。那么,是不是資源型城市的政府、企業、居民等主體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當然不是,這個時候就需要生命周期子系統發揮作用。因為資源型城市發展風險預警和轉型策略提出,都與生命周期子系統是不可分割的。

綜上,本文提出的資源型城市“理論-動力-周期-產業”轉型機制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強調了這4個子系統的統一性、整體性、協同性、互饋性,對指導做好資源型城市轉型策略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資源型城市轉型策略提出

“新質生產力”概念一經提出即引發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與持續討論研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經濟發展戰略概念,新質生產力可以理解為,能夠幫助國家在技術水平提升的基礎上推動產業升級的所有經濟活動。其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實踐意義。

根據前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策略技術路線圖(圖3),以及轉型發展策略。

轉型應是全面、均衡、可持續化的轉型

資源型城市轉型要統籌兼顧、協調各方,努力打通科技、產業、城市之間的轉型壁壘,深入推進資源型城市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現代化(“四化”)轉型發展之路。

踐行“雙碳”戰略。逐步減少資源型產業在城市經濟中的比重,主動退出那些成本大、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且沒有區域比較優勢的產業。對原先嚴重依賴資源的主導產業,要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逐步減少對這些產業的依賴,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踐行空間優化理念。充分考慮并發揮好資源型城市規劃作用,在部署新的產業時,要避免重蹈覆轍,著力破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平衡等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保證轉型全面均衡。

踐行產業生態理論和產業演進理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把握產業發展脈絡,從更為先進的角度思考和謀劃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對于仍具競爭優勢的傳統資源產業要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科技手段進行提質升級;同時,進一步拉伸延長資源型產業鏈條,聚焦主業拓展上下游產業,著力培育形成多元化、高級化產業集群。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快布局新興產業,特別是環境效益明顯、社會效益良好且具有較強經濟效益的新產業、新業態,努力形成資源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著力點。

轉型要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兼顧政府基礎性作用發揮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資源型城市轉型側重于市場主導型,而日本則是典型的政府主導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國家。前者以企業為主,政府干預力小;后者則主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轉型主體涉及政府、企業(產業)和居民等3個維度。我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也離不開政府宏觀引導和政策支持。要著力推動形成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基礎性作用有機統一、互為補充的有效轉型動力機制。

持續加強正向驅動力建設,不斷減少轉型阻力反向影響。要克服資源枯竭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降低轉型成本,破解轉型資金融資困難和投入不足困局,以及切實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等。

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在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中解決好資源型城市長期發展中積累的各種矛盾,在順利完成轉型任務中不斷促進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轉型要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和創新協同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要著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當前,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沒有充分顯現,特別是前瞻性、顛覆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力度不夠。這些資源型城市應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未來科技發展新動向,協同解決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人才資源充分保障至關重要。只有擁有了一流的人才資源,方能產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才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同樣,只有擁有了一流的人才資源,方能實現人才引領驅動,創新驅動發展。

要立足科技、人才和創新三者之間一體化統籌部署的工作基點,著力保障三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力。其中,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以科技創新賦能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同時,要著力抓好勞動者這個新質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因為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躍遷的基礎支撐。要主動適應人口紅利由傳統的“拼數量”向“比質量”的轉變,切實打好城市轉型翻身仗。

轉型要數字經濟化與經濟數字化并重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以數據要素為代表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新生產要素的嵌入和融合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尤為關鍵。

加快完善數據與資本、勞動、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和產業環境之間的協同聯動和深度融合機制。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不斷優化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之間的組合結構、匹配效率。借助“云計算+算力+數據”的模式,搭建數據要素橋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在生產活動和價值創造中的價值化進程,努力做到數字經濟化與經濟數字化并重。

轉型要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推進

資源型城市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主題來布局產業鏈,保證自身產業體系可控、可靠、可行。轉型既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更要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者之間協同推進、互動互進。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推動其跨領域、跨產業、跨集群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鏈條完備、產業特色鮮明、領先優勢突出、具有顯著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依托創新技術、數字平臺等形成開放共享機制,加快推進未來產業集群謀篇布局、落地見效。可以考慮將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若干領跑全球的未來產業集群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率先在資源型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資源型城市要轉型,破除的是“資源詛咒”,而不是一定要“革”傳統產業的命。任何傳統產業一經科技賦能,就有可能“升鏈”轉化為現代產業。資源型城市要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座,努力實現鏈級提升,著力做到“酒瓶子里裝新酒”。

轉型要強化和保障資金支持力度

資源型城市轉型,無論是從提高自身的轉型能力而言,還是要達到最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其對資金的需求無疑是巨大和極為重要的。

資金投入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力量,而確保資金能夠有效投入的前提是有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因此,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注重發揮好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資金供給主體的作用。

探索將政府的財政補貼政策與銀行的信貸政策有機協調,提高二者之間的契合度,創新出新的資金供給模式、金融產品等。在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三鏈”有效融合的基礎上,引入資金鏈,實現“四鏈”有機融合,切實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在產業延伸培育接替、前沿領域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新質生產要素協調配置,以及新產業、新動能、新模式的培育等方面提供靈活充足的金融供給。

轉型要匹配一攬子政策體系

資源型城市轉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探索出臺一攬子政策體系,方能保障其順利轉型。

政策體系要注重宏觀與微觀的協同平衡。既要有中央層面的宏觀指導性政策,特別是涉及國家層面的區域戰略性政策,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東北全面振興等,更要有地方層面出臺的微觀精準性政策。

政策體系要門類齊全。既要有產業方面的政策,如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加大對第三產業扶持力度;也要有資本方面的政策,如如何提高資本使用效益,如何科學合理且能為各方接受的分配資本收益,如何實現轉型最優資本配置與融資等。當然,推動科技進步、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改善轉型發展環境等方面的政策也必不可少。

在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構建方面也要下一番硬功夫。這又會涉及資源稅收、資金來源、專項基金設立等專項性政策等。考慮“雙碳”戰略實施,排污權政府儲備和交易改革方面的政策也必不可少。

實證研究與分析

大同市概況

大同市古稱云中、平城、云州,地處山西省北部,位于北緯39°54′—40°44′,東經112°06′—114°33′,是山西省第2大城市。大同市下轄4區、6縣,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7.9萬人,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又被稱為中國煤都。2023年,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71.5億元,同比增長5.1%。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1%、42.5%、51.4%。

大同市產業發展歷程回顧

對大同市一二三產業增加值進行研究。根據大同市2013—2023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其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在給定的研究時間周期內,大同市的第一產業相對保持穩定,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定在5.1%—6.1%,中位數為5.7%。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總體趨勢處于下降態勢。特別是自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后的2016年、2018年,這種趨勢更為顯著。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總體趨勢呈現上升態勢(雖然受疫情的影響,在2021、2022年出現了下降現象,但是到了2023年又開始回升)。


選定大同市的旅游產業作為樣本產業予以研究。在給定的研究周期內(2013—2019年),大同市無論是旅游收入,還是接待人數都呈現顯著的上升態勢(圖5)。之所以沒有選擇2020—2023年的數據,主要還是因為疫情期間,由于人員管控措施,旅游產業在這幾年大為下滑。但從2024年的上半年數據來看,大同市旅游業已經延續了2023年的企穩向好態勢。特別是隨著《黑神話:悟空》游戲的推出,其設定的36個場景中,山西占到了27個,大同更是以6個位居首位。這對大同旅游產業的強勢回歸、迅猛發展也是重大利好。


選擇專利授權量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項指標作為大同市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的表征。在給定的研究周期內,前者從2013年的485件增加到2021年的2251件,增長了3.64倍;后者則從13家增長到了127家,增長了8.77倍。如此迅速的科技實力提升,對大同市的轉型發展自然至關重要。

大同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大同市作為一座“興于煤,困于煤”的城市,其在發展過程中,確確實實曾經存在和遭遇過產業結構單一、環境問題突出、管理條塊分割,以及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也面臨著傳統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受限、人才與資金不足以支撐轉型所需和節能降耗與“控煤減碳”目標帶來的巨大挑戰。

關于大同市轉型的思考與實踐

思考

大同市對資源型城市轉型高度重視。從資源型城市所處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大同市已經處于成熟型階段,轉型問題更是刻不容緩。依據前述研究提出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機制與轉型策略研究技術路線圖等研究成果,結合大同市自身的實際情況,研究提出大同市的6點轉型策略。

體現全面、均衡、可持續化的轉型理念。轉型的重點雖然是產業轉型,但又不僅僅局限于產業自身實現轉型。要通過產業轉型帶動包括城市規劃、空間布局、產業迭代、組織升級、體制機制等在內的全面轉型,且要注意相關領域、相關板塊之間的均衡協同。

兼顧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的協同聯動。第一產業目前的份額和比例比較適中,建議維持現狀或者適當降低,但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宜低于5%。這是因為大同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已經將“黃花”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集群載體,該產業自身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第一產業的發展,而且同時還可以帶動實現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要保持研究時間周期內總的發展態勢,即第二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要盡快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相對穩定在30%甚至更低一些為宜,第三產業對城市的貢獻則應超過60%甚至更高水平,這樣才能體現出城市轉型的成功,并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兼顧政府基礎性作用發揮,特別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和創新協同作用。大同市目前的科技水平發展態勢提升很快,這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至關重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依托大同市自身資源優勢,布局高性能碳纖維、前沿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建設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非煤產業產值在整個產業體系中的比重,充分彰顯“國際知名文旅城市”地位,強化“文旅+”發展理念,特別是注意用好豐富的文旅資源優勢,有效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快速發展,使其成為大同實現城市轉型的“催化劑”“推進器”。在未來產業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切實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上云、用數、賦智”,培育形成未來制造、未來材料等若干未來產業集群。進一步凸顯大同市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綜合能源和綠色能源基地優勢,持續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提高新建項目資源環境準入門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儲能、地熱、綠氫等產業建設進度,著力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主動融入京津冀,特別是加強同北京的科技聯系和文化聯系,成為北京科技溢出承載區。例如,大同市已經與北京市東城區合作成立了“東城區—大同合作示范園”,還可以考慮將北京耗能大的高科技研發公司及其產業搬遷至大同市。目前,包括抖音、京東等5家相關大數據企業已經落戶大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同時,大同還可以成為北京的文化傳承協同區。其與北京同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也是與北京一起在1982年就被國務院授予公布的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因此,充分發揮這種文化傳承協同優勢,著力打好“北京牌”,努力成為北京人心目中的“后花園”,將有助于大同更好地發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深耕綠色轉型賽道。

著力做好轉型資金保障支持與一攬子政策體系匹配等工作。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支持與政策試點,探索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持轉型信貸發展。通過多種方式、多項舉措切實降低轉型融資成本,著力發展轉型保險,不斷優化轉型投融資機制。結合2024年7月31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可以考慮在轉型政策體系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文章,以更好發揮政策紅利助力大同市轉型發展的獨特作用。

采用產業鏈延伸和開辟新型主導產業兼顧的雙輪驅動復合轉型模式。一方面,對于傳統產業,主要考慮以產業鏈延伸的方式實現提質升級;另一方面,則要同步考慮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以開辟新的新型主導產業賽道。

大同市的轉型實踐

2024年,大同市提出了轉型“四步走”戰略目標(表1);而要實現“四步走”戰略目標,則要深耕“四大賽道”(表2)。“四步走”戰略目標就是對本文研提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策略的很好印證,而在“四大賽道”中,既有如高性能碳纖維、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有儲能、綠氫、大數據等未來產業,更有依托煤炭、特色農產品等傳統優勢主導產業改造升級后形成的綜合能源和綠色能源、大宗固廢利用、預制菜等產業。

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四步走”戰略目標的提出,還是深耕“四大賽道”具體實踐路徑的擬定,都從側面印證了之前提出的轉型策略的可操作性。假以時日,大同市的轉型目標實現將指日可待。

(作者:熊志建,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趙紅,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劉秀麗,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責任編輯:殷曉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