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發展要聞>

這些“第一”,見證中國制造向“新”而行

2024-12-26 09: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C929簽約全球首家用戶,大飛機事業實現新突破;國產首艘大郵輪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揚起海上文旅新風帆;亞洲首個工業級海上風電制氫示范項目落地,探索綠色能源發展新路徑……回首2024年,激動人心的“第一”“首次”接連涌現。

這些成就,見證了中國制造業不斷向前,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道路上大步邁進,在全球舞臺上綻放獨特魅力,涌動著磅礴的“向新力”。

C929簽約全球首家用戶

簽了!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簽署C929客機首家用戶框架協議,國航有意向成為C929寬體客機的全球首家用戶。

C929是繼C919后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又一重磅項目。中國商飛有關負責人介紹,C929寬體客機目前處于初步設計階段,基本型座級280座,航程可達1.2萬公里,能滿足全球國際間、區域間航空客運市場需求。

作為中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總訂單量超1000架,2024年共交付近50架;商業飛行時間累計超過1.7萬小時;已開通15條航線,市場適應性和可靠性持續提升。

在C919基礎上,C929機身設計更寬大,可搭載更多乘客,航程也更遠。中國商飛有關負責人表示,C929對于完善國產商用飛機譜系,帶動商用飛機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C929簽約全球首家用戶,中國大飛機事業邁向了新的征程,有望在未來的全球航空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中國航空制造業的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世界最大“空氣充電寶”開工建設

12月18日,世界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功率最大、總容量最大、綜合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作為大規模新型儲能手段,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近年來迅速發展,依托這一技術所建電站被形象地稱為“空氣充電寶”。在電力需求低谷時段,電站如同巨大的“打氣筒”,利用富余電力驅動設備,將大量空氣壓縮并注入地下千米深的廢棄鹽穴中,以高壓形態安全儲存。而當電力需求激增時,這些被儲存的空氣則被釋放,通過精密的發電裝置,利用空氣膨脹原理高效轉化為電能,及時補充電網,有效緩解用電高峰壓力。

據介紹,此次項目規劃建設兩套350兆瓦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機組,儲能8小時,發電4小時,能量轉化效率將超70%,一次充電可儲存280萬度電量,能夠滿足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該項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壁壘,研發制造出世界最先進的空氣透平和壓縮機組,并實現核心設備的100%國產化。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9.24億度,全年可節約標準煤27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2萬噸,將進一步填補中國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商業化應用的空白。

國內首個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工廠”建成

一塊重達近10噸的鋼板,經過短短20分鐘、10余道工序,便可加工成若干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平臺零件;再經智能化生產線,這些零件“搖身一變”成了萬噸重的海洋裝備……在中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工廠”預制車間,智能化生產場景讓人眼前一亮。

10月30日,海油工程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正式投產,標志著國內首個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工廠”全面建成。該工廠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占地面積約57.5萬平方米,設計年產能為8.8萬噸。

“車間內設置3條智能生產線,通過數字化工單的應用,實現了上料、輸送、吊裝、切割、焊接等多個工序自動化和智能化,與傳統生產模式相比,施工效率提升25%以上。”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預制車間副經理劉超說。

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中國海洋石油工業正逐步實現智能化轉型:全國首個海洋油氣生產工藝設備、首個開采工具等一批智能制造基地正加緊建設,國內首個海上智能油田和世界首個可遙控生產超深水平臺相繼建成……這些新突破、新發展不僅提升了中國海洋石油裝備的技術水平,也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海洋油氣市場中的競爭力。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開航

2024年1月1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的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 魔都號”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正式開啟商業首航,意味著中國在大型郵輪制造及運營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國產大郵輪正式揚帆,駛向世界之海。

“愛達 魔都號”歷經八年科研攻關、五年設計建造,總噸位達13.55萬噸,船上有客房2125間,可容納乘客5246人,配置高達16層、面積4萬平方米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說:“我們聯動和管理361家全球供應商、1105家二級配套企業,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展現了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和復雜巨系統工程管理的較強能力。”

截至2024年12月15日,“愛達 魔都號”已順利運營近80航次,服務近30萬名游客。外高橋造船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郵輪正常高效運營,公司積極主動處理交船后執行項目,累計組織約1600人次登船作業,相繼完成防火門更換、貼面維護等高難度施工任務;開發上線售后服務平臺,為郵輪運營提供全天候的服務支持。

“愛達 魔都號”的成功運營,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高品質海上旅游的新選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厚實力與無限潛力。看向未來,中國郵輪產業前景可期。

全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試跑

3月21日,由中國中車自主研制的中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中車長客試驗線進行了運行試驗,列車成功以時速160公里滿載運行,實現全系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標志著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氫能列車有啥不同?與傳統列車依靠化石能源或從接觸網獲取電能驅動相比,此次成功達速運行的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運行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試驗數據顯示,列車每公里實際運行平均能耗為5千瓦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款列車還應用了多儲能、多氫能系統分布式的混合動力供能方案,同時采用中車長客自主開發的氫電混動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統,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供能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

本次試驗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在氫能源技術研發應用中的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助推實現高端交通載運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中國交通載運裝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科技支撐。

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點火

超大型燃氣輪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造的機械裝備之一,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10月7日,中國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在上海臨港點火成功,項目推進取得新突破。

燃氣輪機點火試驗是整機試驗驗證階段的首個重大試驗,為全面開展整機驗證奠定基礎。這次成功實現燃氣輪機點火,是繼今年2月首臺樣機總裝下線以來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果,標志著項目研制全面進入整機試驗驗證階段。

據介紹,這臺機器聯合循環效率超過60%,在將燃料轉化為電能的過程中,相比傳統燃氣輪機具有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能夠有效減少能源浪費;在運行穩定性方面,它可實現連續穩定運行超過8000小時,滿足大型電力供應系統對穩定性的嚴苛要求。

國家電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是我國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重型燃氣輪機,技術指標與國際主流F級重型燃氣輪機基本相當。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我國燃氣輪機基礎學科進步、產業技術發展有顯著的帶動輻射作用,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第一吊”成功交付

今年3月6日,新晉“全球第一吊”——XCA4000輪式起重機成功交付,徐工集團再次打破由自己創造的千噸級起重機研發世界紀錄。

這臺最新款的輪式起重機,高7米、寬3.8米,底盤裝有11軸輪胎,公路運輸需十多臺板車。“它見證了我國起重機從5噸到4000噸的跨越。”徐工起重機械研究院全地面起重機研究所總體室主任李長青說,“1963年3月,中國首臺自主設計制造的Q51型汽車起重機試制成功,中國工程起重機由此發端。近年來,我們通過不斷努力,七次刷新‘全球第一吊’世界紀錄,讓中國制造享譽世界。”

如今,中國有全球最大的輪式起重機,曾把230噸重的物體一次性吊裝到170米的高度;有全球最大的后驅剛性礦車,一次可載重400噸……在工程機械領域,中國的“大國重器”不斷邁向中高端。

產品實力增強的背后,是科技含量的持續提升。徐工集團董事長楊東升表示,驅動徐工集團增長的“引擎”是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徐工集團每年將收入的5%以上投入技術研發,建立了從整機到核心零部件的一體化研發體系,確保其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亞洲首個工業級海上風電制氫項目投產

不久前,廣東省珠海市萬山區桂山海上風電工業級制氫示范項目成功制氫,標志著亞洲首個工業級海上風電制氫示范項目順利落成。

該項目由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依托桂山海上風電31號風機平臺,項目安裝了海水淡化、機械電控、電解制氫三個功能模塊,電解槽功率為400千瓦,每小時產氫80標方,純度99.99%以上。

海上風電制氫,可靠性如何?今年9月初,臺風“摩羯”的側翼掠過桂山洋面,制氫裝備成功經受了惡劣天氣考驗,截至目前已穩定工作600小時以上,總產氫量4.5噸,全年產氫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350噸。

不僅穩定,而且智能。該項目在風電制氫方面取得技術突破的同時,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遠程監控管理系統、結構健康監測和結構系統識別等前沿技術,有效提高了項目運行效率,為設備全生命周期內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桂山海上風電工業級制氫示范項目填補了中國以及亞洲海洋風電制氫工程技術領域的空白,為未來國內外海洋能制氫提供了技術參考和寶貴經驗,將帶動中國海上風電和綠氫產業規模和質量提升,形成產業鏈優勢。”該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