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保法實施十年,生態環境執法成效如何?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新環保法實施十年,生態環境執法成效如何?
新華社記者高敬
被稱為史上最嚴、“長了牙齒”的新環保法自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即將滿十周年。在生態環境部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以一系列數據,詳細介紹了以生態環境執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相關情況。
下降66%和79%:生態環境處罰案件呈下降趨勢
趙群英說,十年來,生態環境部門充分利用新環保法的五個配套辦法,查辦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等五類案件共計19萬多件,查辦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29.5萬件,罰款金額總計860.2億元。
2018年以來,隨著新環保法的深入實施,全社會環境守法意識顯著提升,企業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處罰案件呈現下降趨勢,2023年共辦理處罰案件8萬余件,上述五類案件8300件,較最高峰時期的2017年分別下降66%和79%。
他說:“通過執法堅決遏制生態環境違法高發態勢。”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門不斷創新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新模式。一方面,強化科技賦能、智慧監管、數智執法,提高發現問題能力,精準打擊違法行為。科學配置執法資源,強化分類差異化監管執法。另一方面,不斷規范行政處罰行為,持續規范裁量權行使,提升執法質量,維護執法權威和公信力。加強守法服務,強化正向引導,提高企業自覺守法的內生動力。
48萬個問題:精準科學開展大氣監督幫扶
趙群英說,今年以來,全國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態勢,但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出現反彈。生態環境部精準科學開展大氣監督幫扶,組織開展11輪次現場監督幫扶和14輪次遠程指導幫扶,經技術單位測算,可推動污染減排20.4萬噸。
他介紹,當前大氣監督幫扶組織實施更科學,科學確定重點時段和區位,科學調配力量;工作內容更聚焦,重點抓住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嚴控移動源污染排放;幫扶對象更精準,篩選確定重點行業企業和產業集群,精準識別問題線索;問題處置更加突出差異化,對于空氣質量反彈明顯、環境問題突出的城市,對于重污染期間頂風作案的違法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于一般性問題,鼓勵地方運用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措施,指導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門共組織投入11.5萬人次,累計檢查點位229萬個,幫助地方發現并推動整改問題48萬個,成為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關鍵一招。
查處1968家:對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
趙群英介紹,在污染源監測方面,排污單位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的監測活動中,弄虛作假現象較為突出。生態環境部對監測數據造假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打擊。
自2022年10月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幾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1968家弄虛作假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公開曝光62個典型案例,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為從根源上解決監測數據造假問題,生態環境部將加強部門聯動,并通過應用視頻監控、北斗定位、數據和參數直聯直采等技術,強化技術防控,實現“現場可視、設備可溯、監測可控、樣品軌跡可追”。
目前,生態環境部正配合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制定工作,推動賦予生態環境部門打假處罰權限,進一步壓實排污單位數據質量主體責任,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同時提高違法成本。
減排50萬噸:專項整治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
機動車特別是重型貨車尾氣治理,已經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主要包括機動車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是重型貨車環保達標監管的重要環節。
趙群英介紹,今年9月起,生態環境部等部門針對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目前,有650家機構被采取斷網等懲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資質資格,110家性質惡劣的機構相關責任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他介紹,這次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了弄虛作假、超標排放等問題頻發勢頭:不合格車輛維修量上升,根據交通部門的調度數據,11月機動車環保維修增長,15.1萬輛次不合格重型貨車通過環保維修實現尾氣治理達標。重型貨車問題比例下降,抽查顯示,重點地區重型貨車問題比例明顯下降,比今年上半年問題率下降超過30個百分點。污染物實現有效減排,經過技術單位評估,專項整治實現氮氧化物減排量約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