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疲軟,日本GDP再現負增長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王天晴】日本內閣府10日公布一季度GDP修訂后數據,年化環比數據由下降2.0%調整至下降1.8%。雖然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下降1.5%。這也是日本GDP自去年第四季度轉正后,再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由于日元疲軟導致的燃料和食品成本上漲拖累了家庭支出,日本服務業情緒值在5月出現惡化,創下近兩年內新低。路透社評論稱,這些數據凸顯了日本消費的脆弱性。
“無明顯復蘇跡象”
“日本經濟萎靡不振,目前仍未顯示出明顯的復蘇跡象。”彭博社如此評論。占據日本經濟活動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下降,成為拖累日本一季度GDP下滑的主要原因。日本內閣府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個人消費環比下降0.7%,連續四個季度下降,創2009年以來消費持續下降的最長紀錄。
消費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元貶值抬升了該國進口成本,造成物價上漲。美聯社10日認為,日元疲軟使日本旅游業蓬勃發展,卻使進口成本更高,這對于一個幾乎所有能源都靠進口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痛點。彭博社也認為,日本一季度GDP數據顯示,數十年來最強勁的通脹趨勢繼續抑制消費,個人消費者和企業都在削減開支,倉庫存貨加上未售出的商品在不斷增加。日本政府近期兩次出手提振日元,雖力度空前,但收效甚微,加息減少流動性也將抑制消費,“日本央行似乎已進退維谷”。
另外,私營部門庫存對GDP的貢獻率由-0.2%調整為-0.1%,而凈出口對GDP的拖累由-0.3擴大到-0.4%。《日本經濟新聞》10日引述大和研究所經濟學家岸川一馬的話說,日本一季度GDP上修是因私營部門存貨的變化,因此并不值得樂觀。他說,這意味著產品仍在庫存中,并沒有真正售出被消費。
民眾對二手物品需求增加
彭博社10日報道稱,日本經濟面臨的困境包括:隨著政府逐步取消補貼,家庭公用事業成本將上升。這意味著居民的實際工資收入一直在下降,對退休人員而言受到的打擊則更大。與此同時,日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提高,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食品和能源價格。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工資增長緩慢、通脹壓力持續、少子老齡化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日本個人消費持續下降。其中,一季度日元出現了34年來最嚴重貶值,加大了日本進口商品和原材料的成本,持續的通脹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此外,日本政府此前對于水電煤氣的補貼將結束,會進一步減少家庭可支配收入。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在日本生鮮網站采購食品時,突然發現常買的橄欖油和羅勒醬售價從三位數變成了四位數。翻看購買記錄后,才意識到橄欖油和一年前相比漲了約1.5倍,而羅勒醬漲了2.5倍以上。
根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發布的“主要195家食品公司”價格調整動向調查,2024年食品的平均漲價率預計為18%。這一數字比2022年的14%和2023年的15%還要高。由于日元貶值,橄欖油、咖啡豆等進口產品的價格漲幅更大。
根據近日發布的4月日本家庭消費調查顯示,由于物價上漲,人們減少了肉類和蔬菜的支出,食品類支出減少了2.7%;同時,由于日元貶值,出國旅行的人次減少,文化娛樂類支出減少了9.2%。
根據記者的實地觀察,日本超市的客流情況也發生明顯變化,周末和特價日有很多顧客購買特價商品,但平日的顧客數量和購買金額有減少的趨勢。同時,人們為了節省開支,對二手物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專門提供二手兒童服裝的網站,近來會員數量增加明顯。
日本央行正處于“兩難境地”
路透社6月7日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經濟增長策略顧問小組上周五曾呼吁政府和日本央行,要警惕日元貶值的影響。這一呼吁反映出日本政府對日元疲軟的擔憂日益加劇。報道認為,日元貶值推高了進口食品和燃料的價格,從而推高了日本家庭的生活成本,令岸田文雄政府頭痛不已。
日本財務省6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底外匯儲備降至1.23萬億美元,比4月底減少474億美元。《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日本賣出了持有的美國國債,在外匯市場上買入了日元,進行了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對日元的救市。
但日本政府的救市行動效果非常有限,日元匯率短期得到提振后,又迅速回落。截至記者發稿時的交易日內,日元匯率繼續下降至1美元兌換157日元附近,仍為34年來的最低位。
市場普遍認為,在貨幣政策方向的選擇上,日本央行正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日本央行需要加息來支撐日元;另一方面日本消費疲軟,并不支持日本央行快速加息。項昊宇認為,日本央行在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進行外匯干預,這本身就是一種政策上的矛盾,必然會制約干預措施的長期效果。在日元和美元巨大的利差背景下,日本官方的任何干預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
日本GDP的萎縮,可能會讓其在全球的排名繼續下滑。《日本經濟新聞》稱,去年日本GDP被德國超過,全球排名滑落到第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前預測稱,印度將在2026年超越日本,但因為日元貶值或將這一時間提前到了2025年,屆時日本將排在印度之后,位列全球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