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的創新與發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牛、羊等反芻家畜因其特殊的消化道結構與功能,可將豬禽難以利用的高纖維秸稈與飼草等轉化為高品質的肉、奶等畜產品;同時牛羊等反芻家畜動物產品低膽固醇、高共軛亞油酸、高肌氨酸等特性使其在減少脂肪沉積、預防糖尿病、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服務人類健康方面表現出比其他動物性產品更為積極的功效,是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費需求的優質蛋白來源。發展以牛、羊等反芻動物為主的草食畜牧業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適應人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戰略選擇,是落實“大食物觀”的客觀需要。
隨著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日益優化。近10年來,我國牛羊肉及奶類的生產與消費一直處于快速增長期。2021年,我國人均牛肉和羊肉消費量相對2013年分別增加66.7%和55.6%,奶類消費量增加23.1%;而同期牛羊肉及奶類產量分別增加13.4%、25.4%和21.1%,牛羊肉增長速度顯著低于消費量的增長速度。在全國肉類總產量占比方面,我國牛羊肉產量仍處于弱勢地位,2021年牛羊肉產量僅占肉類總產量的13.5%,而豬肉產量占58.9%。高比例耗糧型畜產品生產與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和種植業副產物資源條件極不匹配,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目標的實現。從國際方面來看,2020年世界平均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比例為26.1%,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英國等在22.6%—29.8%,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分別高達79.9%和64.4%。因此,對比國內外數據,未來我國草食畜牧業動物產品的消費需求仍將持續增長,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生產”,要發展事關居民的“肉盤子”和“奶罐子”。
同時,我國部分畜產品出現了結構性相對過剩:一般性同質化產品量大價低,高品質產品供給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因此,推動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是踐行“大食物觀”的具體措施,是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1]。草食畜牧業發展,營養和飼料是基礎,而如何基于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需求特征保障飼草飼料協同供給,是實現草食畜牧業“節本增效”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挑戰性難題。實施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戰略、持續推進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的創新與發展將為我國“大糧食安全”優質乳肉供給保駕護航。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主要內涵與服務目標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主要內涵
動物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動物全生命周期指“從胎兒到生命的終點”,即包括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老期直至生命終結的整個過程。反芻家畜主要包括牛、羊等具有反芻現象的草食家畜,根據經濟用途可分為肉用、乳用、皮用、絨用和兼用五大類型。對于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的現代畜牧生產,不同類別反芻家畜特異的遺傳稟賦特點使其具有不同的全生命周期特征。在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中,肉用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主要分為胎兒期和生長期以縮短因長養殖周期而產生的高飼養成本,育肥肉羊生命周期一般至出生后6—8月齡出欄,育肥肉牛生命周期至出生后15—18月齡出欄;而乳用和肉用繁殖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可劃分為胎兒期、生長期、育成期、成年期和淘汰期,生命周期長達6—8年,最終淘汰屠宰肉用。
全生命周期營養的概念。其是在“成人疾病胎兒起源學說”理論基礎上提出的。雖然動物生命周期劃分為多個不同階段,但每個階段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只有系統全面做好每一階段的營養工作,才能發揮動物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最優潛能。幼齡階段動物生長發育可長期影響機體生產性能,對奶牛的研究發現犢牛斷奶前日增重每多100 g,奶牛第一泌乳期就額外增產155.14 kg牛奶。因此,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除了關注家畜不同生理階段短期用于維持、生長和生產的營養需求,更強調注重生命早期營養對機體產生的長期系統性營養效應。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其是依據系統整體營養調控理論,在吸收傳統反芻家畜營養日糧配制技術原理,以及最新研究進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內涵是以提質增效為根本,圍繞特定生產和營養調控目標,根據當地可利用飼草飼料資源,以全生命周期營養短期和長期效應理論為基礎,對日糧配制方案進行優化,構建現代系統營養理論和工程技術體系。其核心是改變目前靜態描述的飼養標準,在動態營養需求基礎上考慮整體營養調控的原則,依據營養需要周期性變化、營養素沉積規律、功能成分形成機制等生物學理論基礎,發展不同階段不同目標下營養調控系統理論、技術、模式和產品,同時結合云計算、5G通信和“工業4.0”等現代化技術實現個性化全生命周期精準營養控制。飼料是支撐現代畜禽養殖業的基礎產業,經過30多年的持續發展與完善,我國已經形成門類比較齊全、功能比較完備的飼料產業體系。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的關鍵是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指導下的日糧優化配制。盧德勛對我國日糧配制技術發展進行了梳理,認為其歷經了由驗方階段向基于飼養標準的特定階段日糧優化配制階段的發展過程,并基于日糧存在狀態、日糧營養學原理、日糧優化設計和日糧營養診斷4個方面提出日糧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基本框架。參考未來中國營養健康事業將經歷大眾干預、特殊人群干預和個性化全生命周期精準營養3個發展階段的經驗,反芻家畜日糧配制技術將進一步由特定階段日糧配制向全生命周期系統精準日糧設計的第3階段發展。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契合我國牛羊產業發展新需求
全生命周期營養與牛羊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需求相契合。近年來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發展優質牛羊乳肉為重點,我國反芻家畜產業加速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學說”認為生命早期是全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階段,由于機體的“代謝記憶”機制,此階段營養供給直接影響機體后期生命過程和健康走向。因此,發展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與工程技術對成年后牛、羊生鮮乳和生鮮肉產量與品質提升、繼而生產高價值乳肉產品及增加養殖效益有重要指導意義。
全生命周期營養符合牛羊產業可持續發展需求。全生命周期營養強調實施覆蓋生命各個階段、系統連續的全程營養策略,只有系統做好生命周期每一階段的營養供給工作,才能保障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幼齡家畜是牛羊產業后備力量,幼齡反芻家畜的培育質量對其育成后的生產和繁殖性能發揮至關重要。大力發展幼齡反芻家畜優化培育技術,筑牢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體系,對于實現反芻家畜產業增產增效和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全生命周期營養與動物福利發展趨勢相契合。動物福利概念是基于人道主義,以及改善動物飼養方式以提高動物產品質量和生物安全兩個方面提出的。國內外對動物福利日趨重視。例如,歐盟自2012年1月1日開始全面禁止采用傳統的蛋雞籠養生產方式,而一律采用大籠飼養、自由散養、棚舍平養和有機飼養等家禽福利較好的養殖方式。發展農場動物福利與食品質量和安全、生態和諧、人類發展等存在緊密聯系,可最大限度為人類服務。因此,通過發展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以適應未來飼養模式的改變且切實保障動物健康,符合動物福利全球發展趨勢。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體系服務目標
區域飼草飼料資源合理配制與低成本養殖協同的目標。反芻家畜飼料主要由高纖維的粗飼料、高淀粉的精飼料,以及提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預混料3部分組成。在保障不同種類反芻家畜各階段營養需要和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上,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體系充分利用當地飼草飼料資源稟賦,以期達到與區域資源相匹配的最經濟合理的生產目標,實現飼養效益最大化。
功能型飼料產品研發與高品質生鮮乳肉協同的目標。功能型飼料是指在滿足動物維持、生長和生產需要基礎上,為達到特定養殖目的或生產富含功能組分(如乳脂、風味氨基酸、共軛亞油酸等)乳肉產品的專用飼料,其發揮作用的關鍵是飼料(精料與粗料)組分的合理配制,以及添加功能性糖類、功能性脂類、功能性氨基酸與肽、功能性礦物元素、多酚類化合物和抗氧化劑等具有特殊生物學功能的功能因子。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解析功能型營養素在不同種類反芻家畜發揮特定功能的生理階段、早期調控靶點與調控機制,研發功能型飼料可服務于反芻家畜高品質生鮮乳和生鮮肉目標,生產功能型動物產品。
傳統牛羊養殖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生態草牧業發展協同的目標。原農業部2015年《關于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以草原牧區、農牧交錯帶、傳統農區、南方草山草坡地區4類主產區為主攻方向,積極發展草食畜禽生產。根據不同草地類型資源稟賦,構建不同種類反芻家畜與區域資源、環境相匹配的養殖模式和全生命周期飼草飼料供給方案,以打造區域化、差異化乳肉產品品牌實現牛羊養殖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
針對規模化養殖條件下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營養參數的差異性需求與精準營養供給技術需求,圍繞反芻家畜養殖過程中飼草飼料、營養需求、飼料利用和智慧養殖4個關鍵環節開展針對性研究與技術攻關。
反芻家畜飼草飼料營養組特征圖譜與營養參數庫
飼草飼料中的營養與活性物質等是維持和調節動物生命活動的關鍵成分,是反芻家畜養殖生產中最重要的投入品,其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60%—70%。高效利用飼草、飼料資源是降低養殖成本的重要途徑,其基礎是明確飼草、飼料原料中所含可吸收養分及其與動物生產活動間的關系。針對飼草、飼料營養成分受采收、環境、儲存、加工等條件影響造成營養質量參差不齊,以及我國至今未能建立基于健康導向的反芻家畜飼草、飼料營養參數庫繼而影響日糧優化配制的現狀,分類解析反芻家畜主產區常見飼草飼料資源化學營養特征(如非結構性碳水化物、過瘤胃淀粉、過瘤胃蛋白、中性洗滌纖維等)與物理營養特征(如容重、溶解度、纖維結構、流通速率等)及其與飼草、飼料營養價值和生物學效價之間的“譜—效”關系,構建飼草、飼料營養參數庫及其共享平臺,為我國本土飼草、飼料資源應用于反芻家畜日糧配制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診斷工程與動態需求參數
動物生長是高度綜合的過程,受遺傳基因、營養供給、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營養是反芻家畜生長發育和維持健康的物質基礎。全生命周期營養管理策略是促進反芻家畜健康、提高生產性能的重要途徑。針對我國反芻家畜營養診斷基礎數據缺乏、生命周期劃分粗放、動態營養需求參數研究滯后等問題,開展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反芻家畜整體層次、消化層次及代謝層次的營養監測,挖掘從繁殖母畜到其子代全生命周期營養轉變的關鍵表征因子,重塑反芻家畜營養周期分級標準,并研究不同營養周期關鍵營養素動態需求參數,構建智能預測模型,為反芻家畜精準營養供給提供理論支撐。
反芻家畜飼草飼料營養組體內營養代謝途徑與靶向配制技術
飼草飼料是包含多種營養素的復合體,不同營養素之間、營養素與加工工藝之間,以及營養素與腸道微生物之間存在組合效應,影響動物的生理生化狀態及其對營養成分的利用效率。針對目前飼草飼料在反芻家畜體內代謝的系統性,以及生命早期營養對動物長期程序化影響機制研究滯后等現狀,從基因、蛋白質、代謝水平等層面系統研究生命早期關鍵營養素或功能因子對反芻家畜短期和長期的影響效應及機理,解析關鍵營養素在反芻家畜不同生理階段消化道降解和吸收、肝臟重分配、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與沉積等過程中的代謝途徑,闡明生鮮乳和生鮮肉等動物性產品重要功能成分的生物合成過程及其前體物累積規律、影響因素與調控機理。以節本增效為目標研發適應不同階段反芻家畜營養特征的日糧優化配制技術,基于反芻家畜生鮮乳和生鮮肉功能成分調控靶點開發提高乳肉產品品質的靶向控制技術和功能型飼料產品,可為生產高端反芻家畜動物性產品奠定基礎。
反芻家畜健康信息感知與精細高效養殖
基于互聯網的反芻家畜高效養殖技術逐漸呈現出集精細飼養、環境智能監控、疾病診斷自動識別于一體的特點。針對現階段數據采集維度單一、采集可靠性較差、數據挖掘不足等阻礙反芻家畜智能養殖的瓶頸問題,開發集約化反芻家畜養殖自動智能飼喂和體重評估設備,研究反芻家畜基于壓力傳感器的動態自動分群技術、基于計算機視覺參數的體況評分技術、基于頸環裝置監測采食量、反芻、活動量與呼吸頻率的生理感知技術,構建反芻家畜健康監測與疾病預警模型,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整合養殖環境、養分供給及生產管理的精細養殖系統,為實現反芻家畜養殖個性化精準營養工程、推進現代智慧養殖的發展奠定基礎。
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調控實踐及其效應
隨著現代反芻家畜飼養標準的發展,動物特定階段日糧配制技術不斷完善,同時在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生物信息學、智能裝備等多學科融合發展支撐下,不斷向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精準日糧設計第3階段發展。本文研究團隊多年來聚焦“反芻家畜營養與生理調控”,以牛、羊為試驗動物,踐行和豐富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在妊娠期、幼齡階段、育肥期和泌乳期等反芻家畜特定階段營養調控理論、日糧配制及生命早期營養對后代的長期影響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效應。
反芻家畜妊娠期和泌乳期營養調控
妊娠階段是胎兒生長發育關鍵時期,本文研究團隊前期營養調控試驗研究表明可將母畜妊娠期分為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妊娠前期適當降低精料比例以節約成本,妊娠中期和后期逐漸增加精料比例以滿足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以山羊為例,母羊妊娠后期蛋白和能量不足明顯降低新生羔羊血清和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表達水平,出生后羔羊須經過6周的營養恢復,結果顯示母羊妊娠期營養不足會損傷子代羔羊長期的正常抗氧化功能。另外,妊娠后期能量和蛋白不足會抑制新生羔羊的免疫性能,出生后羔羊經過6周的營養恢復,營養限制組子代羔羊面對細菌感染時更易發生免疫紊亂。
圍產期是母畜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圍產期奶牛機體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影響其產后繁殖和生產性能。在圍產期奶牛日糧中補充外源性過瘤胃葡萄糖可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產奶量10%以上,改善奶牛免疫功能,促進子宮復舊。以上結果證明了反芻家畜妊娠期和圍產期營養對其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生長發育的長期影響,提示在反芻家畜生產中不能忽略繁殖母畜營養調控。
幼齡反芻家畜營養調控
幼齡階段是動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初乳、開食料等關鍵營養素的供給對于幼畜瘤胃發育、胃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其成年后生產性能具有長效作用。團隊前期研發了幼齡反芻家畜胃腸道功能和微生物菌群的營養調控技術,研究發現盡早采食足量初乳提高新生羔羊和犢牛免疫球蛋白G水平,促進腸道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早期定植;發現添加富含淀粉的精補料可提高羔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效率,促使瘤胃發酵模式從乙酸型向丙酸型發酵轉變;添加蛋氨酸和賴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可提升生長羊胃腸道氨基酸感應和轉運效率。研究發現斷奶羔羊日糧蛋白質或能量供應不足超過6周以上會引起消化道抗氧化能力下降,即使營養恢復9周以上其抗氧化能力都不能恢復,這揭示了幼齡期營養供應不足將導致動物腸道發育遲滯進而限制其生長發育。
反芻家畜肉品質營養調控
牛羊肉中富含豬、禽肉無法比擬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 PUFAs)、肉毒堿、肌氨酸等功能成分,在調節膽固醇、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等方面顯現出有益作用。生產富含n-3 PUFAs的優質牛羊肉是實現草食畜牧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和改善人類營養健康的重要渠道之一。育肥階段是牛羊肉功能性成分尤其是脂肪酸和氨基酸積累的關鍵生理期,針對此階段研發的育肥料主要考慮飼料的性價比和對牛羊肉品質的影響。在前期應用植物功能成分調控反芻家畜畜產品品質的研究中,發現日糧中添加3.0—4.0 g/kg兒茶素可有效改善肉羊肌肉品質,提升其肌肉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
羊肉獨特的膻味是部分消費者拒絕羊肉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膻味物質主要包括支鏈脂肪酸、硬脂酸、酚類和吲哚等物質。羊肉的膻味受品種、性別、年齡、日糧等因素的影響,篩選表征羊肉膻味的特征物質,并系統解析典型風味物質形成和累積的調控網絡對于研發阻抑羊肉膻味累積的營養調控方案至關重要。筆者團隊近年來集中攻關研發了一系列的低膻養殖技術,可為高品質牛羊肉品牌塑造提供支持。研究表明,添加檸條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多酚、生物堿等)的育肥料,可以顯著降低呼倫貝爾羊皮下脂肪膻味物質(4-甲基辛酸、4-乙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的含量,在肉用反芻家畜育肥階段通過應用功能性添加劑可有效提升畜產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改善肉品口味。
奶牛泌乳期營養調控
生鮮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體骨骼健康、心臟健康、體重控制、情緒調整、免疫防御、消化系統健康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乳脂作為生鮮乳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除了為機體提供能量,同時其中的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甾醇、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質,可發揮特定的生物活性功能。筆者團隊前期研究發現,每天添加50 g復合植物提取物(有效成分為酚酸類、二萜類、五環三萜類和黃酮類)可使三河牛平均產奶量提高2.04 kg/頭,乳脂率提高12%,增加養殖效益(日均5.34元/頭)。熱應激期將奶牛日糧陰陽離子差從33.5 m Eq/100 g DM提高到了50.7 m Eq/100 g DM,可顯著提高日糧營養消化率,牛奶體細胞數降低30%,標準乳產量提高4%;熱應激奶牛日糧中添加日均16 g/頭水平L-茶氨酸可使奶牛熱應激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奶牛呼吸頻率下降8%—10%,產奶量提高4%—10%,泌乳效率提高2%—4%。通過解析反芻家畜對乳脂前體物的轉運途徑和累積規律,以構建提升乳脂的日糧調控技術,可實現乳品質的有效提升和功能乳制品品牌塑造。
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對呼倫貝爾草原優質肉羊產業發展的指導作用
呼倫貝爾羊是呼倫貝爾牧區優良地方品種。然而,呼倫貝爾草原羊大多采用一年一產粗放的養殖模式,呼倫貝爾羊全生命周期關鍵階段營養需求不明、飼草料營養特征完善及供需季節性失衡、養殖模式與市場需求不協調,導致飼料配方欠科學、飼料轉化率低、養殖效益差。同時,一年一產養殖模式下,草原羊出欄集中在秋季,羊肉供應全年波動明顯,嚴重制約了呼倫貝爾草原羊產業的發展。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擁有600萬畝耕地和1000萬畝草場,可為支撐優質肉羊產業發展提供富足資源。中國科學院自2013年開始與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以下簡稱“農墾集團”)合作,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近幾年生態草牧業示范區建設,農墾集團逐步走上“由農轉牧、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的發展思路。針對呼倫貝爾羊,“十四五”期間農墾集團重點推進“種(種植)、種(品種)、養(養殖)、研(研發)、加(加工)、銷(銷售)”年出欄100萬只羊目標的“七場(廠)一基地一平臺(即原種場、擴繁場、養殖場、飼料廠、有機肥廠、肉聯廠、食品廠、飼草基地、信息交易平臺)”全產業鏈現代化羊產業生產和科技支撐體系構建。通過草牧業科技與現代飼養模式創新,以科技賦能讓草原生態得以恢復,實現“以小保大”(用小面積人工草地建設換取大面積天然草地的保護與修復),同時畜牧業產出大幅提升,實現自然生態與肉羊產業協調良性發展,屆時羊全產業鏈預計將達到年產值20億元人民幣左右規模。
呼倫貝爾草原羊高效飼養是助推羊全產業鏈發展的關鍵紐帶,既可通過充足營養供給保障優良肉羊品種的高效繁育,又可通過功能型日糧提升羊肉品質以生產高檔羊肉產品。圍繞全生命周期、全日糧配方和全產業鏈3個方向,以第3階段全生命周期精準化營養設計與供給為發展目標,重點從4個方面不斷完善呼倫貝爾草原羊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和工程體系:根據生產目的不同,草原肉羊可分為育肥羔羊、繁殖用母羊和種用公羊三大類群體,構建不同群體全生命周期“從出生到出欄”動態營養需求標準;依托草場資源,草原肉羊暖季放牧并適量補充精飼料,而冷季利用包括粗飼料和精飼料的全日糧配方進行舍飼,在充分利用本地飼草料基礎上,完善一年一產和兩年三產不同養殖模式下“暖牧冷飼”日糧配制方案;利用“澳洲白”等優質種公羊與呼倫貝爾羊母羊進行雜交以提高子代羔羊出欄體重和經濟效益的技術,已初步得到當地養殖戶認可和推廣,后續需要完善遺傳改良后代肉羊全生命周期動態營養需求標準,以適應呼倫貝爾羊遺傳改良后的精準日糧配制;為生產優質羊肉,打造呼倫貝爾農墾高端品牌,基于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對特定窗口期加強羊肉中風味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膻味物質等重要功能成分的靶向日糧配制技術和功能型飼料產品研發。
結語
精準營養的時代需求呼喚著對傳統反芻家畜營養與日糧配制技術進行創新和發展。推動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和工程體系的構建是當代反芻家畜營養學和飼料科學的一項重大歷史發展任務。我國反芻家畜種類眾多,在草原牧區、農牧交錯帶、傳統農區和南方草山草坡地區等草牧業適宜發展區域反芻家畜生產養殖模式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種類家畜、不同養殖模式,在國家戰略層面圍繞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開展重大基礎研究、重大技術攻關和重大產品開發,完善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建立資源高效利用的飼草料生產體系,推進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工程發展,持續構建不同種類反芻家畜全生命周期營養理論與工程體系,將在破解我國草畜協同與產業提質增效挑戰性難題、推動草食畜牧業走高質量發展以及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賀志雄、周傳社、王敏、譚支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胡兆民,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王竑晟,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焦金真、韓雪峰、劉勇、湯少勛,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編審:楊柳春,《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