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發展要聞>

暑期青少年易沉迷手機 如何將孩子從“小屏幕”拉回“大世界”

2023-07-21 09:20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炎炎夏日,舒適的空調屋中,放暑假的青少年慵懶地躺在沙發上,手指對著手機屏幕不停劃動,一整天的時間就這樣在指縫中溜走。這樣的場景不知引起了多少青少年家長的擔憂。

暑假來臨,青少年有了大把閑暇時間,但這大好時光卻幾乎被手機的“小屏幕”填滿,即使短暫地放下手機,心里卻還是放不下“小屏幕”中的“花花世界”。

那么,青少年為何對手機如此著迷?手機的哪些設計讓人欲罷不能?漫長假期中,家長又該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機?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逾九成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

隨著手機已經深度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不少中小學生也都擁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機。除此之外,不同于個人電腦時代上網流程的繁瑣復雜,手機的便捷性讓許多青少年早早便“叩開”了網絡世界的大門。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2022年末發布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未成年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已經高達90.7%,并且超過6成的未成年網民擁有自己的手機。

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則更為普遍,《報告》顯示,由于農村地區有超過4成的未成年網民沒有和父母共同生活,使得農村地區青少年需要長期使用手機與父母進行聯絡,因此有約7成的農村未成年網民擁有自己的手機,并且缺少家長直接有效的監督約束。

手機連接網絡世界的便利性,也讓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報告》顯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上小學時或在上小學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且近年來比例逐漸升高。未成年人在上小學前首次使用互聯網的比例達到28.2%。

青少年用手機來做什么,這是不少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報告》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手機上玩游戲,經常看短視頻的比例也接近5成。

《報告》中也特別提到視頻、短視頻平臺對未成年人的影響。目前,各類視頻平臺已成為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有接近半數的未成年人習慣通過抖音、快手、B站(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等短視頻、視頻平臺獲取社會重大事件信息。尤其是在未成年短視頻用戶中,能夠有意識地區分短視頻信息是由權威媒體還是由自媒體發布的比例不到一半。其中更是有38.3%的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接觸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

如何辨別網絡中泥沙俱下的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影響,這考驗著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水平。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方增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青少年網絡素養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我們團隊最近3次進行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調查顯示,2017年青少年網絡素養平均得分3.55分(5分制),2020年平均得分3.54分,2022年平均得分3.56,總體得分水平處于及格線以上,但有待進一步提升。”他說。

欲望“陷阱”與“情感滿足”的雙重夾擊

許多家長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孩子們拿起手機容易,但想讓他們放下就沒那么簡單了。

那么,手機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夠讓青少年如此著迷?

事實上,智能手機及其應用的設計或許正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點。

“智能手機上的信息是無休無止的,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網絡游戲等應用像一個個‘無底洞’,每一個懸念的設置、每一次自動播放,都有可能讓你不斷放縱自己的欲望。比如,下拉刷新就是一個十分令人成癮的設計,每一次刷新獲得的反饋和新鮮感都會讓人欲罷不能。”方增泉進一步說,此外,手機應用中廣泛采用的算法推薦機制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重未成年人對手機的依賴。算法推薦機制通過抓取用戶日常數據,分析用戶習慣和喜好,有針對性地向用戶提供各類信息、娛樂和消費內容,在提供一定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加重了用戶對手機的依賴。這些設計對于還處在身心發育階段、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的未成年人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少年手機成癮背后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青少年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較弱,面對現實世界中的負面因素,有時缺乏自我激勵的能力,易形成焦慮、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

“這時候手機就成為了一個‘遁世’的好‘去處’,拿起手機,青少年就可以進入一個沒有煩惱的虛擬世界。”陳祉妍表示,這種行為一旦成為習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青少年對手機愈加沉迷。

另一方面,手機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來自親密關系的陪伴、支持,給予他們安全感。

“不過,有時這種情感需求并不能從家庭親子關系中得到滿足,反而有些家長會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讓手機、平板電腦等充當‘電子保姆’,這也將青少年進一步推向了手機等智能設備。”陳祉妍說。

需網絡平臺、社會、家長三方協力

針對手機成癮可能給未成年人帶來的潛在危害,立法、教育、網絡監管等部門以及手機應用平臺等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

2019年以來,各大視頻、短視頻、社交、游戲等網絡平臺陸續推出青少年模式,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對網絡依賴和抵制網絡不良信息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1年6月開始施行的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專門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明確要求。

《報告》也顯示,2021年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絡上聽音樂、玩游戲、看視頻、看短視頻、看直播的比例,較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一系列措施雖已出臺,但想讓每個沉迷“小屏幕”的孩子放下手機仍需時日。例如《報告》調查發現,盡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長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長均不到5成。面對嚴格的未成年人游戲賬號管理,仍有3成未成年網民使用家長賬號玩過游戲。

治標的同時更要治本。除了網絡應用平臺,家長及社會也應針對青少年的成長特點,給予其更多支持。

陳祉妍建議,家長除了要采用合理方式控制青少年手機使用時間外,還要從青少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出發,給予青少年更多陪伴、支持。“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多陪其做做運動、聊聊天、做做游戲,或許孩子就不會總玩手機了。”她說。

同時,陳祉妍也強調,這一方面需要家長提升自身對青少年成長特點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應鼓勵全社會給予家長支持。

例如,當孩子放假時,企業單位等能夠允許家長適時休假、彈性工作、帶娃上班等,為加強親子聯系創造條件。此外,具備相關能力的社會組織或者社區等也可以提供相應托管服務,將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進行統一管理,開展有意義的線下活動,將青少年從“小屏幕”拉回“大世界”。

方增泉指出,家長首先應以身作則,合理控制自身手機使用時間,為青少年樹立榜樣。學校則應建立起有效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避免其被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同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服務的企業也應建立起有效的未成年人保護年度報告制度,進一步優化青少年模式,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積極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安全可靠的青少年友好型網絡環境。

(記者 都 芃)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