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閎議】徐揚生: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三個融合”

發布時間:2023-03-12 10:57:3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閎議  |  責任編輯:王虔

《閎議》訪談節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刊》與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聯合出品,通過采訪兩院院士及專家學者,深度探討邁入“十四五”的中國社會在各領域的發展前路。以客觀、精準的解讀,科學、前瞻的思考,為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發展破題解惑,為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貢獻智慧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在科技領域,我們應如何加強國家創新能力;在教育領域,我們要如何推進新時代的人才培養?對此,《閎議》節目對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進行了專訪。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您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從國家層面和科技工作者的層面應如何發力?

徐揚生:國家有這么一個目標是很鼓舞人心的。我覺得作為一個國家(也好),地方政府也好,最重要的還是兩件事:

一是注重基礎科學理論方面的建樹。我國因為以前底子比較薄,從簡單的、實用的、工業的方面開始,對基礎理論方面重視不夠。現在我覺得是最重要的思潮了,因為到了關鍵的時候。很多同事、朋友都跟我講,“卡脖子”的技術多少年以后我們才能真正克服,真正能自足自有?我算了算,其實也不會太久,五年不夠(再)五年,七年不夠(再)七年,十年不夠(再)十年。這些技術都不是那么艱難,都是可以克服過來的,按照我們目前的能力,我完全有自信這么說。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是如果我們克服了以后,五年、七年以后,會不會有新的“卡脖子”技術出來?我們一定要注意基礎理論體系這方面的人才。

二是人才,基礎科學人才這方面很重要。因為理論和人才的培養兩件事做好的話,整體使我國走上正軌,這是不怕的,任何“卡脖子”技術無非是發得晚一點、慢一點,(這)無所謂,到最后還是能克服。我們一定要有自信,完全有能力走到世界前沿。

中國網:在教育領域,您提出了“中西合璧、古今通會和文理融合”的教學理念,您為什么如此看重“合”“通”“融”?

徐揚生:國家到了非常關鍵的戰略點上,這個戰略點上培養人才很重要。因為國家的發展跟經濟有關,經濟的背后是什么呢?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人才。人才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教育。所以教育一定要做好,我們一定要有能力培養領導我國走上世界前沿(人才)的能力。以前可能大家重視不夠,因為中國是畢竟比較貧窮、落后、技術比較薄的國家,現在我們走上世界前沿,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個創新型人才就不是要光解決問題,(還)要提出問題,一定要用國際化、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頂峰,要有世界的視野。

創新型人才一定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我國國情和其他國家不一樣,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是怎么走過來的,這樣你才會有自信心,否則你就沒有自信心,什么都不如人家,怎么行呢?所以我提出“古今通會”的概念在里面。

培養人才當中一定要注意人文教育,即Liberal Arts Education,這條國內的大學普遍比較忽略,我在這里呼吁一下。因為人文教育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這樣涵養會很高,想象力會很好。想象力為什么重要?因為它是創造性的基礎,沒有想象力的話,創造性是不行的。人文教育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校在這方面是非常強調的。

這三條連起來之后,才能把整個創新性人才培養抓起來,創新型人才培養抓起來的話,自己培養的人才領導自己的國家往前走,這個多好。

中國網:您是不是通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書院和學院來具體落地您的“三個融合”這樣的模式呢?

徐揚生:對,因為一個學生進來以后,我們就給他分成一個學院、一個書院,比如你是數據科學學院,你去學數據科學有關的課程。書院是什么呢?就是跟上課,跟課程數據科學沒有關系的很多事情,比如說體育、跟國外的交流、吃、喝、舞會、晚宴、爭論、答辯等事情全都在書院里管,書院管怎么做人、怎么辦事、怎么說話,學院管知識的傳授,是分開的。所以剛剛說的人才培養三個要素里,書院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覺得我們是在培養人的學校,這個很重要,因為中學畢業以后到大學以后,后面還有兩三年時間是同學們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時候,這時候打下基礎,對他一輩子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網:面向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您有哪些經驗和建議?

徐揚生:時代是新的,但還是有很多不變的東西在里面,比如世界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自然界是有規律的,每年有春夏秋冬,這都是不變的東西,所以要在新時代中讓同學們學不變的東西。比如說學習歷史,學習我國民族文化、傳統、歷史,這都是應該培養人才中很重要的東西。包括剛才講的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想象力是從藝術中誕生出來,并不是說我們希望把他(們)培養為知名的藝術家、歌唱家,除了音樂學院以外的學生我們不是要培養為音樂家、歌唱家,但我們希望有藝術的熏陶,這樣對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會非常有用,這是學校在堅持的地方。

剛才講的國際化也是很重要,新時代了,時代發展很快。疫情三年很不容易,每個人非常艱苦,總算克服下來了,我們也非常高興。但這三年當中,在科學技術上已經發展非常快了,我們一不留心可能就被人家趕上去了,所以我們要有這個意識。

(本期策劃:楊柳春、王振紅;編審:楊柳春、王振紅、王虔;編輯:王虔、武一男;攝影/攝像:王東海、武一男;后期:朱法帥。出品:《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制作: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