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奮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2-10-19 11:23:54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董戰峰?璩愛玉  |  責任編輯:孔令瑤

作者:董戰峰 璩愛玉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奮進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錨定了目標,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立足于鞏固已有發展成效與優勢,進一步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奮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八大以來生態環保取得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十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我國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1.7億噸、10億噸,關停水泥產能3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十三五”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三產結構從2012年的9:45:45調整到2021年7:39:53,實現了“三二一”的產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實施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包含932項“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159項產品除外工藝,79項環境保護重點設備,有力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藍天保衛戰取得歷史性成就。2021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5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87%,改善速度在世界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中也史無前例。長三角已經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臭氧濃度上升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協同減排了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CO2)。碧水保衛戰取得重要進展。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水質(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4.9%。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876個監測斷面(點位)中,825個全年均達標,占94.2%,飲用水水源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優良(一類、二類)海域面積比例為81.3%。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31個省份的2783個涉農縣級單位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2021年,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4.76等,整治耕地周邊污染源2000多家,有效降低耕地土壤鎘污染風險。

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明顯。2021年,全國生態質量指數(EQI)值為59.8,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全國生態質量“一類”區域的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7.7%。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約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0%。2017-2021年命名了五批共36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3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踐創新基地,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逐漸完善。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和環境保護稅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生態環境法律的制定。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的專門法《長江保護法》,第一部生物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生物安全法》,以及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相繼出臺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取得顯著成效。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融合衛星、航空、地面等監測手段,初步形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生態環境經濟政策長效機制取得成效。環境保護稅鼓勵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生產、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已經初顯。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建立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價格政策在綠色產品消費、能源替代、資源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功能日趨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穩步構建,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碳金融發展步入“快車道”。信貸資金加速涌入綠色產業,綠色貸款余額高速增長,解決了生態環保項目融資缺乏抵押物和現金流的問題。

奮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四五”將進入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爬坡期,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堅持以提高環境質量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解決水、大氣、土壤、固體廢棄物、生態等領域的存量問題,推進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應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引領優化助推作用,完善宏觀和區域生態環境政策,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強生態環境政策與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區域開發政策統籌協調,全面帶動一二三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升級。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低碳轉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減少常規污染物排放。以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目標,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完善金融機構氣候和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治理。要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推動重點行業落后產能加快淘汰、推進傳統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化改造,加強VOCs綜合治理,積極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加強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海洋垃圾防治、海洋工程和傾廢監管。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研究制定深化鞏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方案,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控。

積極推動生態保護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評估,逐步建立覆蓋重要生態空間、重要生態系統和重要保護物種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體系。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狀況監測評估,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督機制,加快構建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完善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動制修訂黃河、噪聲污染防治、海洋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氣候變化應對、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法律法規,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領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立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督執法體系。優化調整擴充國家監測點位,實現陸海、城鄉全覆蓋。積極推進和創新運用環境市場經濟政策,更大力度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繼續推進生態環境財政制度改革,深化綠色價格稅費機制創新,推進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權益交易機制,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全面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充分發揮社會治理力量,提升現代環境治理水平,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建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