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適應新發展階段的中國消費品標準化戰略轉型

發布時間:2022-10-14 09:00:25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馬勝男等  |  責任編輯:楊霄霄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中國已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各領域共同的奮斗目標。消費品涉及人民群眾日常“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是人民群眾感受高質量發展優勢、享受高質量發展成果的直接窗口,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生產方面,2020?年全國消費品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6?萬個,占全國工業企業數量的?37.6%;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4.02?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22.6%。消費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4.8%。出口方面,2020?年全國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出口交貨值?2.5?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出口交貨值的?20.3%。當前,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把準消費品這個關鍵“撬點”,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的水平和質量,更好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消費品事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高質量標準和標準化的支撐。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具有基礎性、規制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中國消費品事業發展歷程充分表明,標準化工作與產業發展互為表里、相互促進,在支撐產業發展、便利經貿往來、提升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完善擴大內需方面的標準,不斷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全面促進消費是國家標準化事業中長期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十四五”起步階段,做好適應新發展階段的中國消費品標準化戰略轉型設計,既是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必然要求,又是加快構建高水平供需平衡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消費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緊迫任務。 

新中國消費品標準化起步較晚,一度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后,對標歐美等標準化先發國家奮起直追,在經歷快速發展期后,消費品標準化工作逐步邁入適應產業升級、技術創新、質量提升、消費者需求的自主創新階段。

2015?年,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進一步改革標準化工作體制,增加了團體標準這一層級,將企業標準備案制度改革為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著力發揮標準化工作中市場主體活力。這一時期,我國世界領先的消費品制造能力,與大量涌現的海淘、代購、消費外流現象間呈現出明顯的供需錯配。為此,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2017?年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集中對消費品標準化發展作出部署。

這一階段,我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在?4?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①標準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技術委員會增至?68?個;截至?2021?年?12?月?20?日,已制定國家標準近?5?241?項(其中食品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1?383?項),行業標準?5?263?項,已構成門類相對齊備、結構相對合理的國家消費品標準體系。相關社會團體發布近?1?900?項消費品團體標準;超過?12?萬項企業標準進行自我聲明公開。②標準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從?2016?年的?81.45%?上升到?2020?年底的?95.52%,已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③自主創制標準步伐加快。消費品標準化發展主動呼應消費者需求,更加關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自主創制領先于國際的、滿足我國消費者需要的標準,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行業質量提升。例如,針對霧霾問題,及時出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GB/T 18801—2015《空氣凈化器》。針對疫情防控需要,抓緊制定全球首個?GB/T 38880—2020《兒童口罩技術規范》。圍繞綠色消費、個性消費和智能產品等新興消費熱點,加快出臺了一批綠色產品評價、個性定制、智能產品相關國家標準。同時,針對消費體驗的標準化需求,推進家具售后服務、基于消費者體驗的紡織品通用要求、面向老年人的家用電器設計等標準研制等。④主動與國際標準體系對接,并作出中國貢獻。截至?2020?年底,我國在消費品領域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標準技術組織秘書處?33?個,擔任主要職務?37?個;累計推動制定國際標準?99?項,發布消費品國家標準外文版?124?項。在家電、家具、玩具、鞋類產品、紡織服裝等多個領域,主動貢獻中國產業經驗、技術數據和標準方案,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標準體系的緊密銜接。例如,2015?年?GB/T 18801—2015《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修訂發布后,IEC?以我國標準為基礎,陸續制定了空氣凈化器?IEC?系列國際標準。

我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歷程分析

標準化活動發軔于社會化大生產,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場經濟行為。在產業鏈上,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生產“要素”能夠順利投入下游生產,需要通過生產資料標準化實現;家用電器、服裝鞋帽等制成“產品”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并作為“商品”被消費,需要符合消費資料標準化要求。這是傳統標準化工作集中解決的?2?個問題,可以理解為“生產型”標準和“貿易型”標準。

近?10?年來,持續演進的消費外流現象直接反映出我國消費品的供需錯配問題。這一錯配可以分解為?2?個方面:①達標的“合格產品”在市場上并不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合格商品”,因此出現了電飯鍋、電子坐便器“海淘”熱;②消費者購買“合格商品”后,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消費體驗不好,認為其并不是“合格用品”——服裝起球、褪色、縮水,LED?照明燈具藍光頻閃,以及智能掃地機器人“不智能”等問題只有買到手、使用上才能發現,檢測難、售后難、維權難等問題更加影響消費體驗。為解決這?2?個方面的供需錯配,推動我國消費品從“合格產品”到“合格商品”,再到“合格用品”的轉變,產生了以消費者實際使用需要評價和規范產品適用性的“消費型”標準。

我國消費品標準化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快、從快到好的發展歷程,實質是標準本身從“生產型”“貿易型”向“消費型”的轉變。這一轉變是回顧我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歷程獲得的寶貴經驗,是更好滿足我國消費者需求、更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主動探索,是跳出國外傳統標準化思維模式的自主創新,也為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國消費品標準從好到強提供了可行路徑。 

國際消費品標準化領域的新趨勢

堅持實事求是,汲取歷史經驗,借鑒國外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化工作起步早,是消費品領域國際主流標準的發源地;其多采用“技術法規+協調標準”的方式,成體系地構建本國消費品質量安全準入門檻,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通過分析近年來我國出口消費品通報案例,以及研究國外消費品相關?WTO?貿易技術壁壘(WTO/TBT)通報,可以發現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為更好地保護本國消費者健康安全,規范本國市場秩序,進一步提高了對消費品標準的要求,呈現“更安全、更透明、更生態、更健康”的新趨勢。

更安全——歐美標準更加重視消費品化學、機械物理等安全要求。例如,在化學安全方面,近年來,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REACH?指令)對禁止和限制使用的高度關注物質(SVHC)清單每半年更新?1?次;截至?2021?年?7?月?8?日,已發布第?25?批?SVHC?清單,共計?219?項。針對兒童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更是歐美國家標準關注的重中之重。在玩具領域,鄰苯二甲酸鹽、短鏈氯化石蠟等物質含量不合規是我國產品出口歐盟最常見通報類型。在紡織品領域,產品化學安全在近?10?年?WTO/TBT?評議中位列第二。在機械物理安全方面,玩具含有小零件或小部件、玩具動能和音量過高等,兒童衣服或鞋子小飾品存在窒息風險、兒童服裝繩帶過長等,以及家用電器絕緣性能不佳、短路、過熱等,都是常見的通報類型。

更透明——歐美標準更加關注消費者知情權,強調消費品標簽標識要求。多數消費類產品,消費者無法快速、直接地判斷產品質量水平,需要企業主動承諾產品核心質量信息。例如,由于消費者僅憑手感和外觀很難辨別紡織服裝產品的成分,歐美很多發達國家制定技術法規,要求在紡織服裝產品上必須貼上成分標簽——成分標簽是近?10?年?WTO/TBT?評議最為集中的問題。

更生態——歐美標準更加強化產品能效要求和環保要求。發達國家對產品的綠色環保要求進一步增強,已經從終端制成品擴展到原材料、生產工藝等生產體系各方面。在環保方面,部分國家在相關法規中增加了對產品充注制冷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排放的要求,這是歐盟近年來增加最快的通報類型。在低碳方面,部分國家通過增加產品品類、提高能效要求、調整測試方法等方式,進一步強化了能效法規強制性管理要求。特別是,英國、德國等國家各自制定了碳標簽相關法規和標準,正在構建隱形的綠色貿易壁壘。

更健康——歐美標準更加注重健康與安全防護相關產品標準化。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健康已經成為全球共同課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加速了歐美國家對此的關注。據統計,2020?年我國出口口罩?2?242?億只,相當于全球每人?40?只;防護服?23.1?億件,護目鏡?2.89?億副,外科手套?29.2?億雙。2016—2020?年,32?個?WTO?成員發布了?347?項?WTO/TBT?通報;其中,在紡織品領域,健康和安全相關產品比重快速上升,防護用、衛生用、醫用、過濾用等產業用紡織品備受關注。

對比歐美國家消費品領域“法規+標準”的管理模式,我國消費品標準化工作存在整體性不強、效率不高?2?個方面突出問題:①傳統以行業領域為主體分頭開展標準體系建設的方式,沒有形成覆蓋消費品全域的質量安全要求,導致材料、工藝、用途等多維度構建的標準體系顆粒度小、適用面窄。②以現行標準制修訂程序難以跟上歐美發達國家法規及協調標準更新速度,導致呼應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相關標準難以及時、有效供給。 

新發展階段對消費品標準化領域的新要求

進入新時代,消費品工業仍然是我國生產、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重要支柱,但同時也面臨增速放緩、消費疲軟、出口減速三重壓力。總體上,2010?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10?年增速逐漸放緩,多數消費品領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部分領域甚至存在過飽和現象。例如,2019?年我國城市每百戶保有空調?148?臺,一戶多機現象普遍存在;2020?年我國服裝總產量約?712?億件,其中國內銷售約?427?億件,人均約?30?件。但與此同時,高端消費市場需求旺盛。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消費奢侈品的家庭平均每戶支出近?8?萬元人民幣購買奢侈品。到?2025?年,我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增至?1.2?萬億元人民幣。2012—2018?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中國,預計至?2025?年這個比例將達到?65%。同時,我國城鄉差異,東中西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居民在收入水平、年齡結構、教育結構、家庭資產結構等方面差異很大,由此造成消費水平、消費偏好和消費觀念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消費分層趨勢明顯。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暢通國內大循環,關鍵要認識和把握國內消費品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向人民、向市場尋找標準化工作新的落腳點和發力點。

我國消費品領域為促進存量市場升級換代、激發增量市場生機活力、呼應消費需要多樣分層,對消費品標準化提出“創新、健康、生態、文化、服務”的新要求。

更創新的標準——創新標準支撐下傳統領域“再制造”、新興領域“新動能”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一方面,產業通過優化工業設計、改善選材用材、提升產品性能、強化功能集成等改進性創新,實現傳統產品“再制造”,促進存量市場更新換代。另一方面,新設計、新結構、新品類等顛覆性創新,更易于激發消費活力,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催生增量市場。例如,掃地機器人顛覆了傳統吸塵器和手持推桿式吸塵器,市場增長率達到手持式產品的?2?倍以上。

更健康的標準——健康、衛生、適老、宜小成為消費者普遍關切。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居民日益關注消費品的健康、衛生屬性。老齡化、少子化是我國人口結構發展的必然趨勢,涉及“一老一小”的特殊消費品市場發展迅猛。例如,全民健身運動熱潮直接帶動了運動類服裝、功能性服裝的需求,運動服飾市場已經從?2015?年的?1?669?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3?150?億元人民幣;參照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人均水平,我國國內市場仍存在巨大增長空間。又如,家電抗菌除菌性能成為消費者關注重點,具有殺菌功能的洗衣機零售額占線下市場?48%;1?kg?機型的“一人洗”產品大量涌現,以呼應女性、兒童特殊健康衛生需求。

更生態的標準——安全無害、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逐步深入,消費者對于低碳減碳、節能節水、安全無害、資源循環利用的環境友好型產品表現出更強的消費偏好。例如,家用電器能效水平不斷迭代升級,隨著?GB 21455—2019《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定頻空調多數退出國內市場。

更多文化屬性的標準——文化自信、個性品味成為新生代消費熱點。我國消費者文化自信日益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著增強。國潮產品涌動,市場增長迅猛。2021?年國潮服飾關注度比?2016?年提升?56%。據統計,消費者購買漢服的原因中,40%?是文化偏好。“80后”“90后”乃至“00后”群體日益成為消費主體力量。這一群體較少經歷物質匱乏時代,追求數量的補償性消費需求少,追求品味、品質、文化等因素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多,由此催生了多樣化的消費圈層。

更好服務的標準——“前市場”和“后市場”延伸出巨大消費空間。①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催生了定制經濟和服務型制造。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制成品,而熱衷在“前市場”環節直接參與產品設計,以需定產、按需制造的定制市場快速發展。②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和高端奢侈品在購買后,派生出安裝維修、清洗保養等“后市場”服務需求,產業鏈向后延伸、市場規模巨大。據統計,我國家電售后服務市場?2015?年已經達到?2?905?億元人民幣。這些“后市場”的發展仍然“大”而“亂”,亟待通過標準化手段規范引領。③消費渠道日益多樣化,伴隨而來的直播帶貨、電商、微商等各類服務平臺“貨不對板”、質量問題頻見屢發,一定程度上成為損害消費信心的“痛點”。保障消費信息、促進各類線上消費健康發展,需要滿足消費者對掌握產品關鍵質量信息的切實要求,規范質量等級、標簽標識等產品質量信息直觀、簡潔的傳遞形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支撐市場監管、便利消費維權。 

新發展階段消費品標準化領域需要實現“七個轉型”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消費品領域需要結合新階段、新特征、新任務,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消費品標準化發展為主線,借鑒歷史經驗,參考國際做法,準確回應消費品產業和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通過實現的“七個轉型”,推動我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從好到強”。

從被動安全向主動安全轉型。當前,應著力發展強制性標準關鍵“保安全”的作用,將強制性標準逐步建設成為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環境安全等的事實上的技術法規。從短期看,要建立強制性標準動態修改機制,逐步推動我國強制性標準與國外“技術法規+協調標準”接軌,提高保障消費者健康安全的技術要求,消除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產業的不利影響。從長期看,在構建新的更高水平供需平衡的過程中,要轉變安全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師人之長的被動做法,探索建立以我為主、自主創制的主動型強制性標準體系及認證監管制度,推己之長,逐步打破發達國家主導國際貿易秩序的局面。從實現路徑看,要逐步推動我國強制性標準體系從產品安全維度向通用安全維度轉變,即從制定服裝、家電、玩具、家具等產品安全標準,向消費品化學安全、機械物理安全、電氣安全、微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通用安全標準轉變。

從“生產型”“貿易型”向“消費型”轉型。要站在人民立場上研究新階段消費品標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使其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針對從“產品”到“商品”,從“商品”到“用品”的?2?次跳躍,解決消費者判斷產品質量的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及解決企業有效傳遞質量信息的問題。關鍵要運用標準化手段,規范線上、線下各類渠道消費品質量信息明示要求,確保明示信息的規范性、直觀性和可驗證性。規范性,主要針對同類產品明示質量信息的可比性問題,統一企業承諾產品質量的坐標系,避免企業自說自話;直觀性,主要針對消費者對簡單明了地獲取產品質量信息的需求,縮短供需雙方質量信息傳遞距離,便于消費者快速決策;可驗證性,主要針對明示信息真實性問題,提高企業質量承諾與消費者預期的一致性,減少質量信息“隱秘的角落”。

從底線型向引領型轉型。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要轉變標準是確定“安全底線”“質量合格線”的傳統思維,適應國內市場在垂直維度消費多級化、層次化,水平維度消費差異化、個性化的趨勢,在升級迭代、推陳出新上下功夫。①加快構建統一的消費品質量分級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對產業的調節作用,實現對低端產品和低水平技術的硬性淘汰或市場擠出,引導傳統產品消費升級,激發存量市場新活力。②加大新產品標準制定力度。著力強化綠色產品、智能產品、個性定制產品、組合組裝產品,以及新品類、新結構、新功能產品標準供給,規范新興消費品產業發展,為市場監管提供必要的技術依據和支撐手段;避免創新產品名不副實、有名無實,從而保護消費意愿、保障增量市場健康發展。

從全品類向全鏈條轉型。要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構建覆蓋橫向產業領域、配套縱向產業鏈條的更為完整的國家消費品標準體系,以推動消費品制造業加速向綠色、數字、服務轉型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①緊扣綠色發展,夯實全產業鏈“雙碳”標準基礎。率先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有利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雙碳”標準體系,持續推動全產業鏈制造高效化、清潔化、低碳化、可循環化,形成我國消費品的“生態”優勢。②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結合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要求,開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的裝備標準、系統標準、數據標準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③突出“前市場”和“后市場”,加強消費品定制服務、售后服務標準化。規范數據采集、服務流程等全流程質量要求,制定配送安裝、維修清洗等售后服務標準,推動我國企業發揮本土化優勢,提供更符合國內需求的高質量服務,形成“產品+服務”的集成競爭力。

從追求“硬質量”向“軟硬并重”轉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消費品標準化要適應國內市場從“有”到“好”、從“好”到“美”的審美品味升級,順應消費者日益增加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①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和產品的標準化。規范產品設計、色彩、結構、特殊工藝等特征要素,提升產品文化屬性和文化附加值,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產權。②強化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產品的標準化。加強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定,保護、規范地方特色產品產業化發展,把中國“原產地”產品和品牌推到國際上。③強化工業設計質量的標準化。系統開展消費品工效學標準體系建設,針對中國人人體特征、生活習慣和行為特點,完善產品結構、尺寸、力學等技術要求,健全聲、光、溫、濕等方面產品舒適性要求及評價方法。

從大眾化向“專精特新”轉型。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需要深刻認識歐美發達國家大宗消費品市場多為存量市場的現實基礎,摒棄“貼牌生產”“組裝集成”等加工貿易的老路,走出“專精特新”、差異化競爭的新路。①制定高端原材料標準。發揮我國在羊絨、棉花、絲綢、化纖等原材料生產方面的規模優勢,不斷完善高品質原材料標準體系。②加快補齊檢測設備標準短板。針對我國高端檢測設備和標準樣品發展短板,加快消費品檢測設備標準制定,健全相應標準樣品體系。③提升制造裝備、關鍵零部件標準水平。我國消費品產業鏈較為完整,供應鏈基本能夠實現自給自足。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經驗,選擇產業鏈上具有比較優勢、擁有自主創新技術的環節,重點強化標準制定,引導產業深耕細作,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從跟蹤參與向積極貢獻轉型。當前,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但各國人民對于豐衣足食的要求是共通的。“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我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致力于為全球消費品標準化發展作出貢獻。要進一步聯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積極推動消費品國際標準化的溝通協商、共建共享。①發揮平臺作用。深度參與消費品領域國際標準化活動,運用現有平臺作用并努力開辟新平臺,爭取為國際標準化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推動中國消費品標準體系與國際逐步兼容。②強化樞紐作用。主動聯系消費品貿易伙伴國家和地區,通過更豐富多樣的雙/多邊標準化合作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各國消費品標準化發展水平。③突出擔當精神。面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消費品標準發展需求,分享中國成果、中國方法、中國案例,讓后發國家也有機會、有能力平等參與國際標準化決策。


(作者:馬勝男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王旭華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孫錫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杜巖冰中國服裝協會;閆凌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孫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