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報告對中國報紙、期刊、圖書、廣播電視、影視作品、網絡、科普活動、科普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年度科學傳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評價。2020年是中國科學傳播經歷巨大變化的一年,也是中國科學傳播能力迅速提升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事情的運行節奏,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對中國科學傳播同樣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與影響。衛生健康和防控疫情相關知識與方法受到媒體、公眾的高度關注,創作制作的各類科學防疫作品迅速傳播,成為2020年中國科學傳播的最大亮點。
科學傳播是以公眾理解科學的理念為核心,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傳播渠道和方式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以提高公眾的科學知識水平、技術能力、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支持和參與科技創新的活動。中國科學傳播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廣播電視、影視作品、網絡、科普活動、科普教育、科學傳播理論研究等方面。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媒體科學傳播增長迅速,科普圖書發行出現回升。以多媒體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科學傳播更加廣泛。2020年中國共出版科普圖書9853.6萬冊,科普圖書出版數量越來越多,精品不斷涌現,選題越來越精細化、個性化,題材和內容日趨豐富。中國期刊發行1.31億冊,科技期刊總量為4958種,其中科普期刊258種。在科技期刊總量減少的情況下,科普期刊數量逆勢大幅增加。科普期刊內容滿足了讀者深度閱讀的個性化需求,也滿足了專業科學知識愛好者的特殊需求,因而具有穩定的讀者市場。
中國的科學傳播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尚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科技報紙版面壓縮,閱讀場景銳減,出版周期相對延長,信息發布相對滯后;科普期刊仍以傳統模式為主,學生市場扎堆,成人市場偏冷;科普圖書創作手法較為單一,引進圖書居多,優秀原創作品較少;科技人員參與科學節目熱情不足,影視作品科學性尚需提升,網絡科學傳播審核把關不嚴,科學傳播理論研究滯后,科學傳播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據悉,這是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首次編撰的關于中國科學傳播的年度報告,視角新穎、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觀點鮮明,對中國科學傳播現狀分類進行了客觀分析和深度解讀,在充分肯定中國科學傳播成效的同時,對中國科學傳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予以了詳細剖析,是一份富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權威科學傳播研究報?告。該報告對科研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全面了解我國科學傳播狀況及發展趨勢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也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教師、研究人員、學生提供了專業參考材料。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周德進局長介紹《中國科學傳播報告(2021)》編寫目的及意義,指出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大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工作,發揮中國科學院科普國家隊的引領示范作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調發展,滿足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科學技術的強烈需求。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長郭傳杰發言,指出研究出版《中國科學傳播報告(2021)》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提升我國科學傳播水平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中國科學傳播報告》是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重點支持的專項研究報告,今后將每年編撰出版,對中國科學傳播工作進行客觀評價,對未來的中國科學傳播工作走向和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并提出促進和服務中國科學傳播事業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