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新階段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考

發布時間:2021-03-18 11:13:2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宋大偉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制造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作出重要部署,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這對于振興實體經濟和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十四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必須繼續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與時俱進、適新應變、轉危為機、乘勢而上,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階段、新征程、新起點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發揮其對經濟社會轉型的支撐性和保障性作用,對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性和引領性作用,以及對擴大就業創業的關聯性和帶動性作用,從而全面提高我國產業競爭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分工地位。深入研判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和未來成長趨勢,需要高度重視以下?6?個方面的問題。

關于產業創新發展問題

“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在于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完善產研合作、開源開放、自主可控、集成創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多學科、多技術、多領域跨界、交叉、融合、協同為特征的創新生態系統,下大力氣大幅提升科技創造力、科技支撐力、科技影響力,加快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工程建設與經濟增長、產業升級、民生保障一體化發展。

創新發展智能制造。這已被主要工業化國家視為未來制造業的主導方向,對于提高制造業供給結構適應性、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十分重要。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人工智能(AI)、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智能技術群可以提供高科學性、高經濟性、高操作性、高可靠性的技術服務,“智能工廠”“智能物流”“智能網絡”深刻改變著產業邊界、制造方式、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數據+算力+算法”能夠實現智能化決策、智能化生產、智能化運行,傳統制造業將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化機床、智能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智能生產線、3D/4D?打印等重點領域帶動下不斷創新發展,建立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人機交互的先進制造系統。

創新發展綠色制造。這是資源節約、環境優化、生態良好的閉環生產系統和現代制造模式,可以更加清潔、高效、安全地助推經濟社會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綠色制造伴隨綠色經濟、綠色文明、綠色革命已經形成席卷全球的綠色浪潮。要牢固樹立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把綠色技術廣泛應用在企業發展計劃、研發設計、物資采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和回收利用全流程,全面打造低碳產業鏈、靜脈產業鏈和綠色供應鏈。這就需要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開發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循環利用技術、再生制造技術、凈化治污技術等,在綠色制造和綠色產業發展中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在綠色增長和綠色生活方式中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創新發展服務制造。這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使傳統制造企業的業務重心從生產型制造轉向服務型制造。通過革新生產組織形式、資源配置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推動技術驅動型創新與用戶需求型創新相結合,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促進企業相互提供生產性服務和服務性生產,實現“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轉變,在傳統制造上、下游兩端挖掘和釋放“制造價值鏈+服務價值鏈”的增值潛力。這種增值潛力主要體現在基于產品設計優化的增值服務、基于產品效能提升的增值服務、基于產品交易便利的增值服務、基于產品集成整合的增值服務,持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覆蓋率。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創立和拓展新業態、新市場、新消費、新動能。“十四五”時期,既要著力發展先進制造產業、信息網絡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綠色低碳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還要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產業、老年消費產業、醫療健康產業、旅游休閑產業、文化體育產業,加速新經濟時代、信息化社會、現代化建設、可持續發展進程。

關于產業數字轉型問題

從數據強、科技強、產業強到國家強,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主要國家戰略競爭的焦點。數字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領域廣泛滲透、跨界融合、創新迭代、疊加發展,數字轉型深刻改變了制造模式、生產方式、產業組織和分工格局,數字創新驅動產業技術變革、生產變革、管理變革、體制變革加速到來,匯聚成為“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內生增長動力。

推進產品設計數字化。這樣可以極大提升研制效率、縮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通過應用虛擬設計技術、并行工程技術、資源重組技術、快速成型技術等,更好地將數據、知識、技術和創意轉化為產品、工藝、裝備和服務,推動產品設計形態的虛擬化、網絡化、界面化、平臺化、服務化,從根本上發揮產品設計作為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源頭作用,實現個性化產品設計、差異化市場競爭、規模化定制生產,從而使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保生存、求發展、謀轉型,以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設計在更深層次打造核心競爭優勢的技術基礎。

推進生產流程數字化。應采用數控編程、模擬仿真、精確建模、實時決策等數字制造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建成自學習、自感知、自適應、自控制的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使各類制造裝備具有互聯互通的預測、感知、分析、診斷、控制功能,及時處置加工環境、加工對象、加工要求、加工過程、加工裝備等隨機變化因素,適應制造過程復雜性、多樣化及工藝技術的實時性、可靠性要求。在生產流程數字化改造后,經過數字賦能的精益生產流程再造能夠協同解決各類問題,從信息化系統到自動化系統構成全新的制造流程網絡,全面提升企業生產質量、精度、效率、動能、安全水平。

推進市場開發數字化。需堅持用戶至上的戰略取向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入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分析消費者和用戶現實的、未來的、潛在的需求,統盤研究市場開拓、品牌打造、營銷方略、推廣策劃;動態調控產品流、物資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合理運行,進而衍生出遠程監控、遠程診斷、遠程運維等專業性服務,實時向用戶提供研發—設計—制造—建置—維修的全面解決方案;最大限度擴展制造企業、市場與用戶的協同程度和互動范圍,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及企業間信息聯通、無縫銜接和集約生產,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字化環境下逐漸成為相互融合的價值共創者。

推進經營決策數字化。要從多層級、多模態、多領域深刻理解經營決策數字轉型價值,集成優化企業戰略管理、資源管理、運行管理、投資管理、財務管理。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數據是體現價值和財富的戰略資產,計算是產生、獲取、分析、利用數據的重要工具,綜合運用數據采集、機器學習、量化分析將會形成企業競爭新優勢。“十四五”時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理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等數字化管理方法,這就迫切需要提高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和勞動者的數據思維、數據分析、數據操縱、數據處理能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轉型是一項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營造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要因地制宜推進數字經濟規劃研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推廣應用、數字資源開放保護、數字資產規范管理、數字產業集群發展,重塑現代市場經濟微觀基礎和創建數字經濟產業體系。

關于產業基礎能力問題

產業基礎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是產業基礎能力薄弱阻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邁向中高端的步伐。如新一代制造業核心軟件是連接數字制造、智能制造、網絡制造的基石,被發達國家視為保證本國制造業“持續掌握全球產業布局主導權”的必要條件。近年來,我國已培育成長起一批國產制造業核心軟件制造商,圍繞創建高端價值鏈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并打破國外軟件的市場壟斷局面,但外資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信息管理、運維服務等高端軟件領域仍占據市場和技術優勢。又如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但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必須改變部分元器件、零部件、高端儀器和主要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格局。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30%,進口金額?3?040?億美元;國內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188?億元,中高端傳感器進口?80%;儀器儀表行業進口?528?億美元,90%?的高端儀器來自國外公司;原油進口量超過?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70.8%;鐵礦石進口量突破?10?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87.3%。僅這?5?種進口產品就已嚴重制約我國基礎工業、加工工業、裝備工業和戰略高技術產業發展。再如數控機床是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的“工作母機”。數控機床產業鏈上游包括主要原材料(如鋼鐵鑄件)、主機制造(如基礎件和配套件)、數控系統制造(如控制系統和驅動系統)和外圍制造(如鑄造、鍛造、焊接、模具加工等)這四大類;數控機床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汽車行業、機械行業、軍工行業(如航空航天、造船、兵器、核工業等)和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這四大應用行業。可見數控機床發展對國家制造業競爭力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意義。我國是全球高端數控機床第一消費大國,也是中低端數控機床第一生產大國;但德國、日本、美國在世界數控機床設計、制造和基礎科研方面處在絕對領先地位,全球前?10?位數控機床制造商全部來自這?3?個國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十四五”時期要抓好?5?件事:一要堅持不懈地把提高產業基礎能力作為戰略重點,堅定不移地把鍛造長板、補齊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作為戰略目標;二要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分門別類制定和落實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三要突破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加大科研投入、風險投資、聯合攻關、國產替代、標準制定、推廣應用和國際合作力度;四要不斷提升中國品牌的技術成熟度、制造成熟度、產品成熟度、市場成熟度、產業成熟度,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領重要產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五要推進“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世界制造業中心”走向“全球產業鏈樞紐”。

關于產業服務體系問題

中小企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生力軍,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主要創造者、稅收的主要上繳者、技術創新的主要實踐者、就業崗位的主要提供者。“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健全功能完備、特色突出、規范運作、快捷便利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使中小企業在推動市場競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完善科技金融和技術轉移服務。完善科技金融服務的市場制度安排包括風險投資、貨款支持、信用擔保、科技債券、創業板市場等,非市場制度安排則是政府補貼、稅收優惠、設立園區等相應的政策和資金保障。完善技術轉移服務主要有技術評估、技術交易、技術轉讓、技術代理、技術拍賣和技術集成等,實現由零散、線下的技術轉移服務向平臺化、市場化、互聯網化的技術轉移服務發展。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STC)、英國技術集團(BTG)、以色列產業研發促進中心(MATIMOP)的作法可資借鑒。

完善信息技術和數據交易服務。云計算與大數據已成為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熱點領域。要推動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等云計算主要服務模式廣泛應用,同時發展業務流程即服務(BPaaS)、存儲即服務(STaaS)、安全即服務(SECaaS)、數據即服務(DaaS)、網絡即服務(NaaS),并向機器學習即服務(MLaaS)、人工智能即服務(AIaaS)等升級,統籌部署和開拓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公有云、私有云、社區云和混合云市場。要健全由基礎層、分析層、應用層構成的大數據生態圈,發展數據自營模式、數據租售模式、數據平臺模式、數據倉庫模式、數據眾包模式,充分發揮大數據產業鏈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結構調整、資源共享中的作用。

完善電子商務和權益保障服務。電子商務發展已由平臺時代進入整體轉型期,開放、共享、包容、協同的新理念正在塑造電子商務品牌化競爭的新模式,戰略方向是營造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服務的綜合平臺。“十四五”時期,要發展在線內容付費電商、會員制電商、區塊鏈電商、跨境電商、移動電商、社交電商、分享電商、眾包電商、工業電商、物流電商、農村電商等,全面創新產業組織方式、商品流通方式、生產生活方式;同時加大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

完善管理咨詢和綜合評價服務。“十四五”時期,必須把提高中小企業管理素質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要深刻認識做好管理咨詢和綜合評價是企業的“軟實力”和“硬任務”,堅持宏觀監測和微觀監測、外部診斷和自我診斷、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動態管理和靜態管理相結合,科學、全面、綜合咨詢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發展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投資收益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資本增值能力和社會責任能力,使中小企業在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于產業政策研究問題

近10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實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包括財稅金融政策、科技創新政策、資本市場政策、產業基金政策、技術轉移政策、裝備技術政策、產權保護政策、人力資源政策、政府采購政策等。“十四五”時期,保持這些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至關重要。應該看到,我國工業化進程已進入重化工業化、高加工度化、技術集約化并行發展階段,不斷邁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發展現代化。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超大體量的制造能力、超大預期的增長動力,需要深入研判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質態、量態、時間、空間分布和演進規律,統籌實施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力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產業政策。

注重研究實施產業布局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要充分考慮產業門類、產業要素、產業分工、產業鏈環的地域分布與區位優勢,認真了解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與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層次與關聯效應;實事求是確定產業發展定位與目標、發展方向與重點、發展路徑與舉措,優化區域布局、優化空間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優化投入產出;特別是要防止結構趨同、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生態破壞問題。

注重研究實施結構調整政策。要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有效改變有些地方需求結構失衡、供給結構失衡、市場結構失衡、增長結構失衡現象,有序渡過結構調整振痛期、進入產業經濟轉型期、走向創新驅動發展期。要比較研究國內外產業結構、科研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人才結構、產品結構、就業結構調整變化和發展趨勢,圍繞戰略目標、研發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技術、集成創新、增長動能、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對標和達標。

注重研究實施規模經濟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堅定走好內涵擴大再生產的新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規模經濟效益。要科學合理制定產業總量目標、產業增長目標、產業結構目標、產業質量目標和產業調整目標,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區、產業基地、產業集群,立足發展數字經濟激活存量經濟、消費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鄉村經濟、小微經濟。

注重研究實施建設時序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時序安排要兼顧當前和長遠、需要和可能、投資和負債、局部和全局。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把握本地發展基礎、資源稟賦、技術水平、現有結構、需求強度、財力狀況,既要瞻前顧后、統籌安排,又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防止過度投資、過度建設、過度負債。要始終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深入踐行經濟周期規律、產業順序規律、技術進步規律、優先發展規律、宏觀調控規律,既要抓住機遇、防范風險,又要迎頭趕上、跨越發展,切實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關于產業國際競爭問題

“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加速演進與全球百年未遇大疫情持續影響交織疊加,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在發生重大變化與深刻調整,但我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和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市場。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簽署中歐投資協定將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投資便利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中發揮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提升貨物貿易檔次。我國在貨物貿易領域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作為?30?多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和?60?多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進一步形成貨物貿易國際競爭新優勢,著力打造以技術、質量、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著力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帶來的挑戰,著力防范境外投資、期貨交易、上市融資、匯率變動、國際結算風險,著力健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

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我國服務貿易“十三五”以來平均增速高于全球并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2?位。我國發展服務經濟、拓寬服務消費、擴大服務出口帶來了國際貿易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服務出口持續增長標志著我國服務貿易進入黃金發展期。要繼續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壯大服務貿易領軍企業,發展服務貿易新型平臺,擴大服務貿易開放合作,做大、做強、做優運輸服務貿易、旅游服務貿易、信息技術服務貿易、金融服務貿易等。

推動知識產權貿易發展。知識產權貿易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并列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大支柱,而專利使用費和技術交易費是衡量知識產權貿易的?2?項主要指標。美國、歐盟、日本的專利使用費和技術轉讓費出口額占全球?80%?以上,我國“兩費”出口額全球占比很小但呈現逐年增長態勢。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圍繞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布局技術創新鏈、產業升級鏈、貿易供應鏈,大力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健全防止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審查制度和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國際規則和標準,逐步縮小專利使用費和技術轉讓費進出口貿易逆差并邁向知識產權強國。

搶抓數字貿易機遇。新一代數字技術推動全球加快進入數字貿易時代,但對全球價值鏈貿易的未來影響程度難以預測。我國數字貿易發展步入高速增長、總體向好軌道,戰略性新興產業又面臨“雙循環”發展中的新契機。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數字貿易戰略,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出現許多新動向。我們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研究數字貿易測度問題、標準問題、產權問題、安全問題、利益問題、公共問題、技術問題和商業問題,并同國際社會一道及早謀劃迎接數字貿易引領全球新經濟浪潮的因應之策,在積極參與國際數字貿易全球標準制定中提升中國話語權。


(作者:宋大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