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中國積極探索低碳發展道路 推動構建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發布時間:2020-09-24 09:00:4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董戰峰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中國,氣候,變化,應對,發展

作者:董戰峰,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氣候變化依然是重大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過去的5年里,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中國始終以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致力于探索實踐低碳發展道路,并積極推進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構建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倡議,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顯著成績

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五年來,中國始終百分之百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始終百分之百地信守對外作出的承諾,順應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現代化新進程,不斷探索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贏。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與貝塔斯曼基金會發布的最新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和指示板報告中,在應對氣候變化(SDG13)方面,中國取得了快速進步,2019年SDG13得分92.0,排名第72位,較2018年增長22.7分,排名上升了67位。其中,技術調整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化石燃料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被評為“步入正軌”。

中國探索實踐低碳發展道路,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始終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指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承諾。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產業結構調整、節能增效、能源結構優化、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碳匯增加等方面積極行動。據測算,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相當于減排52.6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首位,且已經提前達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4.3%;為中國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的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應對氣候變化的生態系統能力建設顯著增強。中國大力提升農業、水資源、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海岸帶和沿海生態系統的氣候應對能力,積極加強人體健康、防災減災、氣候災害防控預警的應對能力建設。劃定生態紅線,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等資源總量,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加強資源保護及災害防控,協同推進增加碳匯,在東部造林空間有限、西部干旱少雨的情況下,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實屬“逆勢而行”,為全球森林資源的增長做出卓越貢獻;農業方面,化肥用量提前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生物質能源快速發展;海洋方面,開展海平面監測評估、藍色碳匯研究及試點、海洋生態修復等工作;水資源方面,完善防洪排澇減災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2016年實施《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國已有28個城市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中國還參與發起了全球適應委員會,積極推動適應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積極推進行業部門低碳發展轉型。截至2019年10月,中國已發布728項國家推薦工業節能技術裝備,研究制定715項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截至2019年6月,全國建設800家綠色工廠、79家綠色園區和4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2016年至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3%,實現節能量約4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0億噸。中國持續完善溫室氣體統計核算體系建設等低碳發展能力建設,包括基礎統計制度、清單編制和排放核算、企業排放數據報送等。

推進建立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中國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政策與產品創新,探索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新手段和新路徑。氣候變化主管部門與金融開展部門合作,在綠色信貸的框架下,開展了低碳信貸相關工作,以及氣候變化投融資體制機制試點、氣候債券、氣候災害保險等方面的研究。

構建碳交易市場體系。中國先后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碳市場相關法規和政策,于2017年底啟動了全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施行碳排放權交易,目前已初見成效;中國還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遴選了87個低碳省市、51個低碳工業園區、8個低碳城(鎮)試點,許多試點地區已提出了碳排放達峰目標和路線圖。

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社會動員能力。中國通過政府引導、媒體宣傳、激勵企業參與、激發公眾積極性等渠道與方式,綠色循環低碳的環保理念對社會行為的塑造能力不斷加強,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中國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致力于構建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呼吁,同全球各國一起采取務實行動積極主動應對氣候變化,深度參與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致力于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實實在在、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增強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動力。

積極參與和推進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十百千”計劃,即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中國積極參與其他多邊渠道氣候變化議題,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氣候變化對話合作;積極組織中-加-歐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參加“基礎四國”部長級會議等協調對話機制;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不斷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2015年,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2017年9月,中國提出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項目下提供5億元美金的援助,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中國通過技術援助、合作項目、物資捐助等方式,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南南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應對、清潔能源、防災減災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能力建設水平。

推進建成綠色低碳發展的“絲綢之路”。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開展水電、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有力推動各國能源轉型,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表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提供的貸款和融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中國建立了全球資料同化系統、月動力延伸預測模式系統及季節氣候預測模式系統,為“一帶一路”東亞區域氣候預測提供主要參考。

返回頂部